双峰驼CYP1A酶体外活性及其对探针药物代谢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syche_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峰驼具有耐饥渴、耐酷暑严寒、耐粗饲料等生物学特点,而且还喜欢采食戈壁、荒漠草原上的盐碱含量较高的植物和某些有毒植物,且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然而,有关双峰驼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和对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能力方面的研究却处于空白状态。CYP 1A酶作为参与机体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以及与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明双峰驼CYPlA酶的体外活性及其对外源性药物代谢的影响,开展了本项研究。首先,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双峰驼肝微粒体,并运用BCA法测定其蛋白浓度;CO还原差示光谱法分别测定CYP总酶含量和细胞色素b5含量;并通过CYP1A酶对7-乙氧基香豆素的脱烃基作用初步评价其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峰驼肝微粒体悬液蛋白浓度为1.652±0.341mg/g、CYP总酶含量为0.08±0.014nmol/mg、细胞色素b5(Cybts)含量为0.113±0.036nmol/mg,且其中的CYP1A酶具有降解其特异性底物-7-乙氧基香豆素的活性。在此基础上,为研究CYP1A2酶的体外活性,首先建立了适宜的CYP1A2酶体外孵育体系,并以该酶的特异性底物非那西丁与肝微粒体反应体系共同孵育一定时间,而后用混有内标物的冰甲醇终止反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反应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等浓度洗脱30min。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内标物间乙酰氨基酚、底物非那西丁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046、6.304、23.452min,各峰分离良好。对肝微粒体孵育体系进行优化后,得到最适肝微粒体浓度为4.95mg/mL,最适孵育时间为30min,最适底物浓度为200μg/mL。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计算出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2268±0.0418nmol/min/mg,米氏常数Km为2.8205 ±0.5198μmol/mL,内在代谢清除率CLint为0.0804 ± 0.0231μL·min/mg。最后进行了α-萘黄酮对CYP1A2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它对双峰驼CYP1A2具有较强的、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5411±0.0405μmol/mL。因此,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出能够满足双峰驼CYP1A酶体外活性研究的肝微粒体悬浮液,建立了测定CYP1A2酶特异性探针药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HPLC-UV检测方法,初步阐明了CYP1A酶体外活性及其特异性抑制剂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揭示双峰驼CYP酶系的体内活性奠定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在建立系统状态监测数据解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式动态系统状态分析方法;对复杂的监测信息实现了模块化管理,解决了监测参数界限模型的动态变化问题。通过建立系统观测矩阵
介绍了一种基于 80C196 KB单片机并针对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轴角-数字转换器,将所测机械轴的机械角度转换为相应的数字量,转换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实用性好。 A shaft-to-digital conve
多糖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给近代免疫缺损疾病、肿瘤及艾滋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作为免疫增强剂,低毒、无残留的中药复方多糖的研究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社
沙门氏菌(Salmonella)能引起人和动物多种不同临床表现的沙门氏菌病,并为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医学、兽医和公共卫生均十分重要。与沙门氏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成簇地
目前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着牛的健康,影响了我国养牛业的发展和牛肉和奶制品的对外贸易。因此,急需研制出安全、高效、新型的抗病毒和免疫增强剂用于增强牛的抵抗力。干扰素(In
期刊
Fibulin 家族蛋白属于分泌型糖蛋白,主要与包括基底膜和弹性微细纤维在内的细胞外基质的各种结构组件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并维持其稳定。Fibulin 蛋白可以调节各种细
狂犬病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位居我国重要传染病的榜首。近年来由于养犬数量的增加,狂犬病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
好的创意人,应该拥有从不同视角看世界、与世界产生联系的天赋和能力,并且不断渴望给每天遇到的问题提供让人惊喜的解决方案。黄色象征激情和超越,但对于广告设计界的人来说,
为了研制开发新的抗弓形虫中药,本研究选取黄芩、甘草等十五种中药进行体内外筛选试验,将筛选出的有效单方药物经科学组方,再通过一系列体内外试验比较其作用效果,最终确定抗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