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及其对铬(Ⅵ)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农业土壤中,水稻土占有重要地位。在水稻土中氧化铁的氧化还原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近年来开展的异化铁还原作用研究,使得土壤污染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异化铁还原是微生物利用外界Fe(III)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体内的基质(电子供体),从而使Fe(III) 还原为Fe(II),而Fe(III) 转化为Fe(II)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也被微生物捕获,用于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异化铁还原过程将有效的与土壤中有机质代谢、变价元素的形态转化过程相偶连,所以其具有重要的地学和环境意义。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微生物代谢形式,不同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对铁还原有着深刻的影响。土壤中的Cr(VI)可以作为氧化铁还原的竞争电子物质,可能会改变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电子流向。因此,深入研究Fe(III)——Cr(VI)体系在水稻土中的相互转化关系,探讨微生物铁还原与铬还原的机理,对于土壤污染防治与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厌氧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外源铁、葡萄糖和六价铬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土壤中Cr(VI) 浓度的变化,探讨了Fe(III) 与Cr(VI) 还原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土壤中添加铬渣试验,对利用铁还原体系处理铬矿渣污染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添加碳源和氧化铁后,能有效的促进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可显著减小土壤中Cr(VI)浓度。2.添加Cr(VI),将导致土壤中铁还原滞后,添加高浓度六价铬可显著的抑制氧化铁的还原过程。不同铬浓度对铁还原体系的影响是有所差异。其中影响差异的分界值为20mmol/L 六价铬浓度。在此浓度之上体系的铁还原被严重抑制甚至铁还原没有进行,在此浓度以内体系铁还原顺利进行但仍随铬浓度增加而抑制加强。3.铬还原的进行是否顺利与土壤中异化铁还原体系的建立有密切的关系。外源铁的加入及葡萄糖的加入促进异化铁还原,也为铬还原提供了条件。土壤中铬还原过程是参与到异化铁还原体系之中进行的。4.厌氧水稻土中Fe(III) 与Cr(VI)的竞争还原机制为:有机电子供体导致氧化铁发生微生物还原,产生的Fe(II)引起土壤中Cr(VI)的化学还原。5.加入水稻土中的含铬(VI)矿渣能够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迅速发生还原转化,并随着体系中易还原氧化铁数量的增加,其还原速率加快。通过人为调节铁还原体系,可以促进铬矿渣中Cr(VI)的还原,为含铬矿渣的处置及Cr(VI)污染土壤的修复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但相应地也带来了包装废弃物过多、回收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绿色包装、绿色物
土壤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土壤污染物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并阐述了各类污染物对
传统蜡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崛起,它逐渐被现代工业下的染纺织业所代替,从而面临着无人使用、技艺失传的发展困境,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而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的重视,传统蜡染工艺的文化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被人们所发现,逐渐开始了探索传统蜡染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西方现代艺术流传进来,中西艺术的交流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有些艺术家开始将蜡染带入艺术创作
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心理素质得到改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本论文是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的研究。研究主要是在回顾日本终身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对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力求把握
由于环境恶化、人为破坏,浑善达克沙地已成为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导致京津地区常形成扬沙、沙尘暴天气。为及时掌握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发展动态,本文主要选
民营经济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民营科技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讨论民营科技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背景、原因、现状、结构、特点以及由
研制了一种用于焊缝自动跟踪的光电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加权比较的信号处理方法,并通过采用模糊控制,提高单点式光电传感器的精度。实验表明:其跟踪精度达到1 mm,满足实际生产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群的竞争,单个城市的利益将
本论文对非孟德尔遗传在EGSR水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统计和遗传分析。并对一份水稻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叶绿体结构、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色素合成前体物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