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骚扰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危害个体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近年来,国内性骚扰现象不断增多,高校或职场上的性骚扰事件不断被曝光,性骚扰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性骚扰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性骚扰的定义、类型、对性骚扰的认知与测量等等。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女性单设的贞节观念的影响,在性的问题上存在着对男性宽容、对女性苛责的舆论环境,个体对性骚扰存在着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女性受害者因此常常遭受到责备和误解,这造成了女性在遭遇了性骚扰之后,因为害怕受到二次伤害,往往选择隐忍不发。而受害者的沉默导致了性骚扰现象的不断增多。由于性骚扰的认识误区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国内外学者在近几年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共情能力作为个体的一个积极能力,对于性骚扰的认知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着眼于共情能力对性骚扰认识误区的影响,探讨共情能力与性骚认识误区的相关关系。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翻译后的《性骚扰误区认可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采用翻译并检验后的《性骚扰误区认可量表》以及《人际反应性指标》共情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18.0进行一般描述统计分析、正态性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性骚扰误区认可量表》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性骚扰事件的捏造与夸大、性骚扰指控动机不纯、异性间自然的相互吸引、女性的拒绝责任。(2)《性骚扰误区认可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试测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95>0.70,表明该量表的信度良好,同时,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证明了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3)性别在大学生对性骚扰认识误区的认可上有显著的差异(t=11.86,p=.000<0.001)。即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对性骚扰的认识误区更加认可。(4)性别在大学生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上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t=-11.845,p=.000<0.001)。即男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显著低于女大学生。(5)共情能力与性骚扰认识误区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286,p<0.05)。即,当大学生的共情能力越高,他对性骚扰认识误区的认可度越低。(6)共情能力、性别对性骚扰误区的认可交互作用显著(F=6.137,p=.014<0.05)。具体表现为:高共情的女性被试对性骚扰误区的认可度显著低于高共情的男性被试(p<0.001)。最后笔者针对研究的结果加以分析和讨论,反思了该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关于性骚扰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