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基于企业、行业与地区视角的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以及资本等要素状况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状态进入中高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阶段,中国出口十年高速扩张情形亦发生了改变,中国出口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出口结构升级缓慢,不利于我国出口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加之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因此,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出口贸易竞争优势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这是我国出口面临的难题,而党的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转折阶段,必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研究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对技术创新与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文献进行了综述。从而得出了:
  在企业层面,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另外,企业年龄、企业所获政府补贴、企业人力资本、企业开放度、企业资本密集度、企业利润率、企业融资约束以及企业层面的人民币汇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在行业层面,技术创新对我国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物质资本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行业规模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也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地区层面,技术创新显著地影响地区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物质资本强度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进一步,地区技术创新会通过地区生产率和地区出口产品多样化这两个渠道影响到地区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进一步,基于Melitz(2003)的异质性贸易理论,借鉴Helpman等(2004)的异质性分析框架,结合 Bustos(2005)、Caldera(2010)以及 Tanaka(2010)的理论模型分析,构建了技术创新与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对于企业出口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其对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为了合理测度出口竞争力指数,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出口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测度出产品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地区层面的出口竞争力。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演进进行研究,本文发现:
  产品层面:在样本的考察期间,我国大多数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比较优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是越来越稳定的。产品层面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总体上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且是越来越稳定的。而基于Khandelwal 等(2013)的方法估算的产品出口质量指数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但是在样本考察的最后一年出现了回升。
  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大部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且出口竞争力的发展是越来越稳定的。我国出口竞争力比较高的行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少部分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比如机械制造业)。制造业中的资源型的初级产品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一般较低。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出口竞争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显著。
  制造业地区层面:在样本的考察期间,中国各省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呈现比较稳定的上升的趋势,且省级出口竞争力的变动是越来越稳定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的出口竞争力比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低。制造业省级出口竞争力受到金融危机的显著影响。
  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和估算出的行业和省级层面的出口竞争力指数,本文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关系,得出如下的结论:
  企业层面:本文在企业层面区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样本的考察期间,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是稳健的。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表明,区分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对国有企业来说,创新投入可以显著地推动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而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则在民营企业的样本中是显著的。不同资本密集度企业的回归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在高资本密集度企业样本中对出口竞争力是显著正向的影响。而对于创新产出,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其在低资本密集度企业样本中对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积极的影响,对高资本密集度企业而言,产品创新产出对企业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工艺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区分贸易方式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一般贸易方式企业而言,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其对企业出口竞争力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企业所属不同城市等级的回归结果表明,在三四线城市,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另外,企业年龄、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企业利润率以及企业层面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显著正向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而企业资本密集度、企业所获政府补贴以及企业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行业层面:在样本的考察期间,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投入显著地促进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是显著的。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也即提前一期的行业技术创新对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行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地促进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他类型的行业对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则是不显著的。另外,行业技术创新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可以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行业出口多样化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另外,物质资本强度、人力资本水平、行业规模以及企业规模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细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负向影响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地区层面:在样本的考察期间,地区技术创新显著地促进了地区出口竞争优势的提升,区分创新投入和产出,地区技术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是稳健的。分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抑或是“一带一路”重点省份与非重点省份,地区技术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是显著的。另外,地区技术创新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地区技术创新通过地区生产率和地区出口多样化影响地区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另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水平、物质资本水平以及人力资本水平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地区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而环境规制强度显著地抑制了地区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地区出口竞争力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根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再结合我国当前外贸新常态阶段,外贸增速放缓、外贸结构亟需调整以及提升出口竞争力的要求,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层次的政策建议。第一,企业层面:强化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以此来促进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企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从而发挥创新投入和产出对国企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一般贸易比重。加大对三四线城市企业的创新投入,从而推动三四线城市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第二,行业层面:以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为指导,加强对行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进行不同的创新投入。特别要将技术创新投入向重型制造业、中等技术类型行业和同质性行业倾斜。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行业的物质资本投入,并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另外,要鼓励我国资金进一步走出去,构建我国新的产业价值链。第三,地区层面:加强对地区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增加地区内部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各地区练好“内功”,增强应对风险和摩擦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产业,适度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地区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加强对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强金融中介市场化建设,完善地区金融体系发展。强化人才强国战略,制定合理有效的地区引才引智政策,提升地区人力资本水平。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新公共管理为理论背景的政府改造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政府角色定位发生深刻变化,对于政府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出严峻挑战,由此催化了我国政府雇员制。政府雇员制目前正在全国进行试点,在制度层次上仅属于地方性管理条例,并未形成全国性的行政法规,暂处于初级描述性阶段,制度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本文是笔者对我国政府雇员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在对
学位
哥梯尔作为当代道德契约论的代表人物,其“协议道德”理论是对传统自利契约论的重要发展与革新。他将道德契约与理性选择联系起来,试图证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者在面对行为策略的选择时,会达成共识,形成彰显道德原则的合作协议。这样的协议会公正地约束人们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似乎与理性自利的出发点相违背,但其合理性在于超越非合作状态下外部性等弊端所引发的次优化情境,使得每个人都受益,达至整体最优情形。合作协议的
学位
直觉反映了我们对常识的基本领悟。道德直觉之于道德问题,犹如数学直觉之于数学运算,也如逻辑直觉之于逻辑规则。然而,道德直觉既可以是对道德命题不假思索的情感判断;也可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反思。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针锋相对的认识论背景下,坚持常识道德的直觉主义者与情感主义者合作,坚持认为存在基本的、无须推理的道德信念,并一致反对那种否认无须推理道德知识存在的经验主义。  早期直觉主义者大多将直觉与常识
人工智能是创新科技,不断地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前进。但与此同时,如何治理人工智能技术,使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能与人类和谐共存等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责任伦理问题。  本文从责任伦理的角度深入探究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全文共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在于全面地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更主要的是,该部分还进行了研究综述,以便基于目前研究空
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行业作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保险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险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知识密集型部门,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发展成熟,保险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助力资本深化,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本文选用1997-2017年保险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数据
2019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专利、商标等统计数据的相关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共申请发明专利154.2万件,同比增长11.58%,专利申请数量的飞速上升反应了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共授权发明专利 43.2 万件,同比增长 2.86%,但其中授权数量排名前十企业中只有华为、OPPO、联想和腾讯不是国有企业,且这四家都隶属于新兴互联网行业。一般的民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绿色发展要求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研究并未细致深入到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质量以及不同技术领域。为了全面把握FDI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分析FDI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总效应,本文利用自1997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布公告的全部有效专利申请信息,识别绿色专利,揭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领域、创新主体和创新质量。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导致教育不平等,政府采取干预政策的绩效如何?本文以清代康熙年间实施分省取士的会试录取制度改革为自然试验,运用康熙年间分省取士政策前后进士、税赋、人口等省际截面数据,通过使用混合OLS的方法,对分省取士政策实施前后清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注重区域公平的分省取士录取政策的实施,则显著降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快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并于2007年正式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10多年来,中国已经先后与24个经济体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出口贸易领域取得显著成绩,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总计2.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1%。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中,对
学位
过去的文献对于外资流入对拉美、东亚、南亚等地区的国内投资是否存在促进效应和挤出效应,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争论。本文主要研究低收入发展中国家(LIDCs)中不同外资流入形式对于资本流入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文章以拉丁美洲、东亚、东亚、南部非洲等地区低收入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外国援助等外资流入方式对这些国家内部投资的不同影响。  文章首先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移民汇款、外国援助是否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