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超级”、“特别”、“极其”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计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历时对比与共时对比相结合以及语言内部解释与外部解释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超级”、“特别”、“极其”的语义演变、语法功能、它们在使用中的互相替换等进行了多角度探索。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阐明了选题意义、前人研究成果,介绍了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第二章是对“超级”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首先,对“超级”的语法化过程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它的语法化过程是结构和语义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构变化是基础,“超”与“级”通过动宾关系组合成动宾短语,在长期使用后凝结为词,然后在“隐喻→推理→泛化”的语言虚化机制的作用下,“超级”由“跨越等级”虚化为“特别的,不同一般的”再虚化为含有[+程度高]语义的副词,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较久。“超级”虚化为副词后,它的形容词意义并没有消失,与副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共现。“超级”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动词作状语。另外,在现代汉语中“超级”与“超”可以同义替换“超级有意思=超有意思”,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超级”的词根“级”在“超级”持续虚化的情况下脱落,脱落之后的“超级”与副词“超”有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完全一致。 第三章是对“特别”的研究。程度副词“特别”是由形容词“特”和形容词“别”在双音化的影响下,组合成并列同义复词“特别”,之后在“隐喻→推理→泛化”机制的作用下由形容词“特别”虚化为程度副词“特别”。之后受“特……别……”结构的影响,形成表“特地、特意”义的目的副词。“特别”的大范围使用是在清朝。“特别”在现代汉语中可作形容词、程度副词、表目的副词、表递进的副词。“特别”也可以和“特”互相替换,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超级”是相同的。 第四章是对“极其”的研究。副词“极其”在南宋时期就已经萌芽,“极其”的语法化机制更偏重于结构的变化。“极其”是由动词“极”和代词“其”与它其后的成分X组合成动宾短语,然后由于语言使用频率的增加,“极其X”中的“X”变为谓词,“极其 X”经过重新分析由动宾结构转变为偏正结构,最后虚化为副词。“极其”在现代汉语中只能作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词语。“极其”与“极”也能同义互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超级”、“特别”相同。 第五章,我们对“超级”、“特别”、“极其”的语法化过程、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三者的互换以及词根的脱落进行了对比总结。它们的语法化过程遵循实词虚化的一般规律:词义虚化与结构变化共同作用。在语义虚化上遵循“隐喻→推理→泛化”机制,只在具体的虚化过程中存在类型的差异。在现代汉语使用方面,“超级”可以作形容词和表程度的副词,“特别”使用范围最广可以作形容词、表目的的副词、表程度的副词、表递进的副词,“极其”的使用范围最窄,只能作表程度的副词;在使用频率上“特别≈超级>极其”。“超级”、“特别”、“极其”在都为程度副词时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只有语体色彩的差别,没有意义及语法功能的差别。而且随着虚化程度的加深“超级”、“特别”和“极其”都有词根脱落的现象。 第六章为结论,简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创新以及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