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恋式”传播研究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uzhanghuaduz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网络时代的自我表露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网友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将私人物品、生活琐事、个人心得等在社交网络上呈现,并且倾向于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和塑造形象,这种“晒”现象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的自恋主义倾向。微信作为社交网络媒介平台的典型代表,已覆盖我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而人们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恋式”传播行为更是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质性访谈法对微信朋友圈的“自恋式”传播行为的复杂动因加以解剖,总结归纳出“自恋式”传播的表征及特点,从媒介环境、个人心理状态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同时借助小范围调查,测量微信朋友圈的观众对自恋者的评价和反馈,从传者与受者两个方面透视“自恋式”传播者的传播意图与观者之间的对接与错位。研究发现,微信朋友圈“自恋式”传播的风靡有着复杂的媒介因素和个人因素。笔者运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对微信朋友圈的传播特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微信的大规模流行得益于产品推广时恰逢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人们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种极强的依赖性也导致人们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麻木性”自恋。此外,基于强关系场的微信熟人社交圈有其独特的私密性和场域特征,在这个“强连接”的场域中,人们的自我呈现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好面子”的习俗,也体现了熟人交往中“近因效应”原则。在探究“晒客”动机时,笔者综合运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罗洛·梅的“存在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表演者的人们总是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呈现自己积极美好的一面,会通过各种行为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这种控制主要基于三种心理动机:构建“理想化”自我、寻求身份认同和获得存在感。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方式与戈夫曼提出的“戏剧理论”一脉相承,人们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主要通过“网络前台”和“现实后台”来完成。最后,综合分析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发现,虽然人们费尽心力的在微信朋友圈营造理想的自我形象,但作为“观者”的好友并不完全认为这与他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符。“网络前台”与“现实后台”的交叉排斥,使得人们在微信朋友圈展现自我形象时,更容易产生“表演崩溃”。“晒者”的动机与其所“晒”内容的传播效果之间存在着不可否认的悖论。
其他文献
随着地外探测任务的逐步开展,对于未知环境的探测需求日益增加,针对地外天体探测的思路和方向,正在逐渐从目的型、小范围巡视向任务型、大尺度协同演变,这无疑对地外天体巡视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对位置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位置信息并为生活提供帮助,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位
耍令、番曲流行于宋代市井,并可作为独立歌唱的形式与嘌唱、小唱等同用于唱赚的曲牌连缀中。耍令常含有少数民族音乐成分,番曲更是对北方民族音乐的统称,可歌可舞可奏。鼓板
熊蜂属(Bombus)昆虫是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汇的地带,境内地形、
目的调查运动干预对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筛选出评分低于正常(<26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实证分析表明,贵州省财政收入主要受省GDP、二三产业产值占比、贵州省工业企业效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因此,要扩大
通过对天水市麦积区部分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不足,体育情感意识、动机意识、参与意识存在较大的缺陷,以及场地器材的单调、缺
大数据在传媒管理中的应用、受众议题、传媒创新等都是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新议题,大数据应用、受众研究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将为传媒经济学研究开辟广阔的道路。
将"促进教育制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指导,将健康第一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培育学生深化体育锻炼的意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当研究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评估方式、授
用经食道心脏超声(TEE)检测12例风心病(RIID)及10例非风心病对照组的左房结构及左心耳功能。结果显示:RHD组左房内血栓6例(50%),其中5例血栓位于左心耳内,左房白发超声造影(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