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火电机组中、高压电气系统设计方案的研究与改进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机容量600MW的火力发电机组已成为当今电力系统的主流机组。在该型机组的中、高压电气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般仍延用原有国家标准及规范,或延用早期机组的设计理念与习惯,部分引入了早期投入运行的由国外引进的600MW机组设计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成式,特别是在高压出线系统、中压厂用电系统的设计方面尤为明显。而中、高压电气系统的连接方式,对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及经济合理性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发电厂的电气投资中也占着重要的比例。因为早期投产机组均为单机容量较小的机组,而且电力系统的结构组成及总容量已发生变化,供发电的平衡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如果不在设计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会造成系统过于复杂,或造成建设资金浪费,或造成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下降。因此,研究并采用一种新的中、高压电气系统的连接方式,对发电厂、电力系统而言,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论文首先对600MW火电机组的中、高压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典型方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包括500kV高压出线系统的接线、发电机至主变压器低压侧的接线、中压厂用电系统的接线、中压厂用电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设计方案。经过故障率与经济性计算、对比,500kV高压出线系统改变常用的有汇流母线的接线方式,采用变压器.线路组的单元接线方式:经过短路电流计算,确定发电机断路器选型参数,从经济性比较,确定发电机至主变压器低压侧不设置断路器,采用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接线方式;经过中压厂用变压器选型计算,确定短路电流不超过50kA,决定改变常用的10kV和3kV两种电压等级方案,设单一6kV电压等级,且变压器改变常用的2台分裂变选型,而选用二台容量为35MVA的双绕组变压器;经过接地故障电流计算,确定中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改变常用的高电阻接地和不接地方案,而采用低电阻接地。 该设计方案既满足了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要求,又大大节约了建设投资,具有相当的先进性,目前已有江苏镇江电厂等电厂的600MW机组按此方案设计、建造,并已正式投入运行。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需要,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生产管理部门,其日常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故障信息管理工作都迫切需要实现全面的微机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及系统集成管理及可靠的用户安全认证,而这些应用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多层分布式继电保护应用软件及故障计算图模一体化系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类兴起和推广。尤其在我国,电力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并与因特网连接,为继电保护应用
学位
烟囱作为一种常见的高耸构筑物,其结构的安全性不仅仅在于结构本身的破坏,更是会对周边建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巨大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时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疲劳小裂纹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在小裂纹阶段的材料损伤和破坏过程本质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非平衡性的演化现象,它不仅体现了微损伤机构的集
随着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及城市规划的推进,大型潜水电泵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与此同时,与其相连的电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大型旋转机械运行的可靠性和降低其电机振动造成的危害,电机转子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一直都受到该领域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电机转子振动问题作为大型旋转机械的重点研究领域,也一直都是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大型潜水电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电机转子临界共
该文对饱和土中的桩土共同作用的静力问题和动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断裂力学中一些反平面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文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根据Biot固结理论和流变理
微电网能够促进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有效利用,改善电能质量,是未来配电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微电网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肩负着传输控制指令和采样数据的重任,是微电网的神经网络,保障微电网的正常运行。然而,现有微电网数据交换过程中使用的标准多样化,不利于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对数据的集成和统一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850的数据交换模型,将IEC618500国际标准应用于微电网通信系统中对于实现微电网的智
随着机械设备日趋大型化、复杂化、自动化,设备故障带来的危害愈加严重,使得设备故障诊断的作用越来越必要和重要,这就给故障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虽
作为船舶电力推进的发展方向,吊舱式电力推进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国外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其在国内的研究,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与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吊舱式
叠层橡胶支座隔振技术在陆上建筑、桥梁的抗震、减震设计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并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较为成熟的设计规范。本论文研究如何安全、可靠、有效地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