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准确、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是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利器之一。本课题提出新的检测理念,以三聚氰胺检测为切入点作了针对性研究。即根据分子识别原理,在已制备出能识别三聚氰胺的两亲分子DDO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紫外光谱仪多种实验手段,以聚联乙炔囊泡作为可视化材料,将识别信号导出,成功地构建了三聚氰胺可视化检测模型,分析并解释了其变色机理。该研究结果不仅对三聚氰胺检测有重要意义,亦可拓展应用到其他分子体系,丰富食品安全检测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基础。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三聚氰胺可视化检测元件——变色囊泡的基础性质研究了解可视化元件变色囊泡的基础性质,是利用可视化元件达到检测目的的必备前提。本文通过热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技术,考察囊泡在不同的溶剂环境(温度、溶液酸碱度、极性溶剂)以及两亲分子介入的影响下的稳定性及构象变化,为构建稳定的三聚氰胺检测模型作前期准备实验。(2)三聚氰胺可视化检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根据囊泡自身的结构特点,选择不同骨架结构及引入辅助材料,构建六种不同的可检测三聚氰胺的变色囊泡,由变色图以及紫外光谱数据的定量测量,可以直观地比较这六种膜材在三聚氰胺检测过程中的表现,实验证实DDO/TCDA是最佳检测的膜材。(3)三聚氰胺可视化检测机理的研究本文对三聚氰胺可视化检测的变色机理作出透彻的研究:定量的三聚氰胺分子与DDO/TCDA囊泡间发生强烈的氢键结合,形成刚性更强聚氰胺-DDO/TCDA囊泡;体系中剩余的三聚氰胺分子起到水的破坏剂作用,继续推动囊泡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对囊泡的共轭骨架结构的扰动,致使囊泡变色;一定量的三聚氰胺分子完成对DDO/TCDA囊泡的特异性结合后,可由其他水的破坏剂代替来完成溶剂环境中对三聚氰胺-DDO/TCDA囊泡的扰动。该变色机理对后期检测模型的进一步优化、提高检测限,提升检测速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