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公英译《兰舟:中国女诗人》的翻译诗学观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诗人、翻译家王红公(Kenneth Rexroth,1905-1982)和钟玲女士受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于1972年合译出版了《兰舟:中国女诗人》(The Orchid Boat:Women Poets of China)。该译本所选的诗人具有代表性,题材广泛,它向西方读者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女诗人,甚至还收录了一些被人忽略的女诗人的诗作,因此,人们认为它是一部能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女诗人和中国文化的佳作。   王红公作为美国推崇创意英译的译者之一,他的翻译得到了学界的深入研究,但是作为王红公译本之一的《兰舟:中国女诗人》虽有不小的文学价值,所受的关注并不多,本论文以《兰舟:中国女诗人》中王红公的翻译为例,从翻译诗学方面来深入分析和探讨王红公的创意英译。本文亦是首次对王红公在《兰舟:中国女诗人》中的翻译诗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本论文从翻译诗学入手,主要对《兰舟:中国女诗人》进行文本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原汉诗和王红公所译的英诗之间的不同,归纳总结出王红公翻译中的东西方诗学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诗学因素对他的创意英译的影响。   本论文通过分析《兰舟:中国女诗人》中王红公的翻译,着重探讨中国、西方和王红公自己的翻译诗学观对他的创意英译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传统翻译诗学对王红公的影响,同时,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接受力而采用西方的翻译方法,王红公自己的“同情”的诗学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翻译方式。总之,王红公的译文展现了译者创造性意义上的自由,同时体现了译者自己的翻译诗学观。   王红公在《兰舟:中国女诗人》中的创意英译顺应了当时美国译坛上的风潮,也同时考虑到了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接受力,值得读者和其他译者的阅读和借鉴,但是王红公的翻译有时候会直接根据自己对原文的想象进行创作,彻底违背了翻译的忠实原则,最终导致某些译诗失去了汉诗的本意和韵味。
其他文献
认知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一个经验领域投射到另一个经验领域。而隐喻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件基本的认知工具,而不是修辞手段。经验主义利用人类的总体经验来解释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专有名词是指人名、地名、机构团体名称和其他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或名词词组。音译法是翻译外国专有名词的主要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外国专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傲人的短篇著作屹立于世界文坛。她身患遗传性狼疮,终身未婚,却以非凡的毅力向读者奉献了三十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由于植根于美国南方宗
英语情态动词是表达说话人态度意义的重要手段,包括允许、可能、义务、预测等意义。由于其句法和语义上的特殊性,情态动词在语言研究中一直受到广泛重视。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
学位
村上春树是世界闻名的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随笔家。1949年生于京都府京都市,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1979年,凭借长篇小说《且听风吟》,村上春树一
英国作家乔治·麦克唐纳凭借其超凡的想象力而创作出幻想文学的杰作。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甚至在现在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本论文致力于分析麦克唐纳的文
长久以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在特殊疑问句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前辈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研究的回顾,作者受益匪浅。   在汉语特殊疑问句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相
情态表达能够实现人际意义,既包括说话者对所言命题有效性的判断,对听话者所附义务的判断,也包括对他们提议中个人意愿性的判断。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理论视角来探究美国法庭辩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日友好交流的不断加深,不少日企已逐渐渗透到中国,在中日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然而,由于文化、习惯、心里等差异的影响,经常致使同资企业中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