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穴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向电子型或双极性型转变的理论研究及设计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半导体凭借简单的低温加工工艺和良好的机械柔性,为生产低成本的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也为丰富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手段。目前,电子传输(n-型)材料的发展滞后于空穴传输(p-型)材料,所以提高电子传输性能和丰富n-型材料的种类是发展n-型和双极性型材料的关键。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影响n-型材料传输性能的微观因素并加以改善,从而获得高性能的n-型和双极性型材料。以n-型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全量子电荷转移理论结合动态蒙特卡洛模拟对电荷传输性质进行计算,找到利于n-型材料性能提升的结构特征,为高性能n-型和双极性型材料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以鱼骨型堆积的p-型材料为母体,引入吸电子基团等取代基对母体分子进行修饰,获得平行的π-π堆垛的双极性型或n-型材料。同时,采用USPEX程序对所构建分子的晶体结构进行预测,利用对称匹配微扰理论和静电势分析揭示晶体中分子堆积模式由鱼骨型变为π-π堆垛的主要原因。为具有π-π堆积模式的高性能双极性型或n-型材料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具体工作和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骨架连接方式和端基对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三个系列的双氰基亚甲基醌型噻吩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双氰基亚甲基醌型噻吩衍生物因其平面度高、带隙低等优势,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这系列分子的结构与载流子传输类型和传输性质之间的关系仍未明晰。研究该系列材料中最利于电子传输性质提高的结构因素(端位双氰基亚甲基引入和共轭骨架连接方式)对n-型材料的设计及性能提升至关重要。论文采用全量子电荷转移理论结合动态蒙特卡洛模拟,系统地研究了低聚噻吩、并噻吩和苯并噻吩三类醌型噻吩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质。首先分析了端位双氰基亚甲基的引入及不同的噻吩连接方式是如何调控电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堆积模式,进而影响电荷传输性质的。然后进行分子优化构建,利用USPEX程序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对构建分子的单晶结构进行理论预测。进而,运用对称匹配微扰理论解析了端位双氰基亚甲基及不同的连接方式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端位双氰基亚甲基的引入在传输中的作用除了显著降低电子重组能,抑制了传输中的局域电子-声子耦合效应外;还调节了分子骨架的极化方向,改变了HOMO和LUMO能级,从而减小了H-L能隙,降低了电子注入势垒,这些方面决定了研究分子成为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优异候选物。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端位双氰基亚甲基的引入对形成晶体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该调控作用呈双向,显著降低静电相互作用的同时增强了色散相互作用。此外指出醌型低聚方式连接噻吩衍生物中的噻吩单元增多(n=3~5)有利于向双极性传输的转变,并噻吩和苯并噻吩衍生物则保持优异的n-型传输性质。从利于电子传输角度看,苯并噻吩连接方式的双氰基亚甲基醌型噻吩衍生物优于其他两个系列。2.取代基修饰对固体堆积的影响——杂原子和三氟甲基在鱼骨型堆积到π堆积模式转变中作用的理论研究固相中的分子堆积模式对材料的电荷传输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明确分子结构与固相堆积模式之间的关系仍具有挑战性。我们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CF3和杂原子修饰的并五苯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利用USPEX程序的进化算法对设计分子PEN-O、PEN-N、PEN-CF3和TPDO的单晶结构进行预测。我们的研究表明单独引入三氟甲基、氧原子、氮原子不能明显降低LUMO能级,只有同时引入这些取代基才能有效降低LUMO能级,减小电子的注入势垒,使分子由p型转变成n-型传输的候选材料。此外,利用势能面分析和对称匹配微扰理论分别计算了静电势和弱相互作用能并分析了晶体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能,结果揭示出分子修饰使晶体中分子堆积模式发生变化的本征原因。在并五苯上引入取代基,引起共轭分子骨架的静电势分布不均匀,总吸引能与总排斥能的比例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分子堆积模式由鱼骨型变为面平行的π-π堆垛。3.取代基的协同作用对固体堆积和电荷传输类型的影响——基于DNTT的堆积基序和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分子取代在调节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传输性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吸电子取代基和功能化杂原子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里,我们模拟了含有三氟甲基(–CF3)和杂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的DNTT衍生物的四种晶体结构,并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以建立微观分子结构与宏观固态堆积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多尺度理论模拟系统地研究了–CF3、氧原子、氮原子的位置对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3相比,重组能和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对氧原子和氮原子取代的位置更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CF3前提下,将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取代位置由中心苯环向末端苯环移动,可以实现p-型传输向双极性传输类型的转变。同时,–CF3、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协同作用使分子堆积模式由鱼骨转变为π-π。氧原子和氮原子在末端苯环上取代可引入更多的氢键,使分子间的堆积更紧密。此外,针对DNTT的分子结构修饰可能造成的传输性能的不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和指认,指出–CF3的取代位置引起的转移积分热涨落比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取代位置更剧烈,这是由于二聚体在分子长轴和短轴产生相对“滑动”振动模式导致的。该研究工作基于DNTT提出一种新的优秀的双极性传输材料候选物Trans-2,有待实验验证。提出在DNTT上进行合理修饰可以实现同时调控堆积模式和电荷传输类型,为更高性能的双极性甚至n-型传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今天,新媒体蓬勃发展融合网络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生态环境。对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以及现在网络环境来看,互联网的普及与入网用户数量激增导致各种阶层和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大量涌入网络世界,导致用户整体特征呈现低龄化、低素质化。而我国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教育程度低、文明素质低的人口占比较大,所以当网络向社会全阶层普及后稀释了少数高素质人口的文明行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传感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免标记、无损伤、实时检测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化学、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来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主要包括强度调制、角度调制、波长调制和相位调制四种方式。由于实际应用中噪声的存在,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会导致现有的SPR传感技术呈现不同的分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气体类别以及浓度的器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和民用等领域。其中,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气敏性能优异和可靠性强等优点而成为气体传感器领域中的热点。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气体监测需求,制备出高性能的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则离不开新型敏感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多元金属氧化物(化合物)开始被合
近年来我国灾害事故频发,多轴应急救援车辆作为陆地救援的主要装备,需要在复杂路面行驶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目前,被动悬架是多轴应急救援车辆常采用的结构,但其参数不可随路面不平度和车辆的振动状态实时调节,导致应急救援车辆在低等级路面上的行驶性能较差,严重影响救援作业的效率。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控制执行器输出能量来抵消路面冲击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车辆在不同等级路面条件下的机动性、平顺性和
为了紧急快速救援各类突发灾害和自然灾害,对应急救援车辆的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车辆在高机动行驶下的稳定性成为了应急救援车辆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需求。主动前轮转向和油气悬架作为车辆重要的底盘子系统,能够分别提高车辆的横摆稳定性和侧倾稳定性。因此,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协调主动前轮转向和油气悬架系统是提高应急救援车辆在高速行驶下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途径。本课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多功
随着微电子、柔性电子和仿生电子的发展,仿生传感器及其集成系统正在向柔性、微型、高集成和多功能等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也促进了仿生电子产品对生物感知系统更为深入的仿生模拟,从而开发出更为精细的仿生器件用于模拟生物的感知功能,同时通过集成不同的仿生传感器或仿生传感器与其他功能的电子设备集成实来实现对人体复杂的感知系统(如皮肤同时感受触觉和温觉)、甚至是感觉系统的高级功能(如触觉学习、触觉记忆、视觉学习
S形试件是中国机床行业提出的首个国际加工检测标准,目的是用于检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综合加工性能,尤其是弥补了传统检测试件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检测上的不足。然而,目前关于S形试件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检测机理、方法及评价指标方面的理论研究仍比较少。为了推广S形试件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检测上的应用,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地开展了基于S形试件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近年来获得了极大关注和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平板显示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而具有低能耗、光色健康环保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未来固态照明技术的应用中亦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非常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固态照明技术。目前WOLED的主要性能如效率、亮度等指标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水平,但针对固态照明
众所周知,鱼群、蚁群、鸟群以及菌落等生物群体可以展现出群体运动行为,这种群体行为并没有全局信息的引导,仅依靠个体之间信息的交流便可以完成复杂的运动。为了研究和模拟这种运动,学者们提出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模型,考虑在有限的局部信息和简单的控制规则下智能体的协同运动。作为一种分布式控制,多智能体之间的协同运动方式在诸如无人机飞行和智能机器人编队等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