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前后液化土地基振动动过程中土体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饱和粉土地基在地震作用中的液化对结构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就粉土地基加固前后的振动特性作了研究与探讨。 首先,通过对未加固地基土和加固地基土作振动试验,研究了3种粘粒含量的饱和重塑粉土模型地基加固前后的振动特性,即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表层加速度和剪应变等的发展变化。模型地基包括3种:未加固的自由土体模型地基、水泥土桩非挤密加固模型地基和砂桩挤密加固模型地基。在输入水平正弦波后,土体特性主要表现为:A、对未加固地基土:(1)起振后约6~7s,孔隙水压力开始产生,随后持续上升达到峰值,并持续至停振后开始消散。孔隙水压力以有效上覆压力为上限值;(2)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形式是:孔隙水从高水头区向低水头区渗流,最终整个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趋于同步消散;(3)粉土液化的临界孔压比约为0.6~0.7。当孔压比达到约0.5~0.6时,土体表层加速度由峰值开始下降;(4)液化前,土体对振动起放大作用;液化后,土体对振动体现出抑制效果;(5)粉土地基的液化区一般在地表下10m以内;(6)受振初期O~12s内,土体基本为压缩变形,孔隙水压力上升很小;12~20s内循环剪应变显著增大,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大;20~40s内循环剪应变很大,孔隙水压力达到峰值,土体液化崩溃;B、对加固模型地基:就浅层(地表下3.5m以内)而言,孔压比与加固前相比降低65%~70%,土体表层加速度始终呈放大状态,表明加固后地基土抗液化性能增强。 此外,对振动前后各模型地基土作了扫描电镜试验,对比分析了土体微结构的变化,结合振动过程中的宏观现象,多方面验证了P_c=9%时土体抗液化性能最差和对液化土所采取的加固措施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受基础约束墙板各种非荷载变形及其应力的研究,寻找墙板开裂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控制这些主要因素而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该文首先研究了基础的对墙板的约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既有桥梁的评定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工程界的关注,桥梁工程的重点已由桥梁的新建逐步转移到既有桥梁的养扩维修、鉴定评估和加固改造方面.但是由于对既
生物接触氧化(BCO)作为一种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及氨氮、亚硝酸氮等污染物的经济有效手段日臻成熟,在国内已有多处成功的生产性应用实例.但是,采用BCO技术的水厂常在生物预
该文首先利用前人的工程实践和室内试验成果进行了强夯加固效果的经验与统计研究.利用工程实测资料建立了强夯时的地面变形和加固效果(如夯坑深度、平均夯沉量、某些 工程指
该课题为钢筋砼空心剪力墙板的试验研究与可行性分析,课题试验的对象为三个钢筋砼空心剪力墙板.试件一、二、三分别为整体式、带十字撑形式、分体式钢筋砼空心剪力墙板.首先
该文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胶粘拔出法的测强公式及回弹法、超声胶粘拔出法的混凝土拔出力与其混凝土抗压强度公式进行了精确性比较,表明胶粘拔出法的混凝土拔
近年来,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将该理论应用于结构控制体系的设计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此,该文将该方法引入到基础隔震结体系的评估和设计中.该文的主要工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目前我国电视、通讯事业正呈蓬勃发展之势,高耸构筑物在我国的应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随着电视塔等高耸构筑物的建设正朝着大型、多功能的方向发
该文将地震动力射角引入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推导出基础隔震结构在多维水平地震动输入下的运动方程.对结构本身存在偏心的单层和多层基础隔震建筑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火工程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综合运用砼结构基本理论、概率理论、结构可靠度理论、数学规划及维修决策分析理论、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