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海外背景对企业投资者关系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zg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关于投资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大多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这几个角度展开研究,忽视了投资者关系决策的主体——CEO的异质性。根据高层梯队理论,CEO的海外背景会影响其认知基础和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对公司战略的决策。烙印理论进一步指明,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文化差异,CEO到海外学习或工作的时期是一段“敏感时期”,CEO会经历被“烙印”的过程,形成与海外环境相适应的认知特征和能力特征,即使CEO回国后,这种海外经历的“烙印”特征依然持续存在,影响CEO对公司的管理决策。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9-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CEO海外背景对企业投资者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CEO海外背景能显著提高企业投资者关系,加入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更换投资者关系代理变量、进一步纳入CEO个人特征、控制省级固定效应后,结论依然成立。(2)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CEO海外工作背景能显著提高企业投资者关系,而CEO海外学习背景对投资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3)在CEO管理自主权大、公司透明度低的情况下,CEO海外背景对企业投资者关系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司投资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还从CEO个人特征角度出发,凸显了管理者异质性对公司决策的重要性。此外,本文的研究成果还为加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上市公司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欧美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下,“质量”(Quality)已经成为衡量收益率的一种指标。具有信誉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稳定且持续的盈利能力等特征的高质量公司是人们争先恐后的投资对象,价值投资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但是在中国这种新兴市场,个人投资者众多且投机氛围浓厚的情况下,“质量”是否能够带来相同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A股市场为背景,探寻高质量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否存在溢价效应。以公司价值为投
本文研究侧重于股利偏好与联动性特征角度。根据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般情形来看,当前上市公司比以往更愿意发放股利。由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随意的更改,即股利的发放具有延续性,所以一旦某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发生变化,突然宣布发放股利时,将会向市场传递显著的信号,并受到各类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投资者将会把股利政策的变化认为其生产经营环境、生命周期发生变化,会将该上市公司归为长期发放股利的一类,从而该公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有两面性,经济金融化也不例外。一方面,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充足的现金流,对于优质企业来说可以很好的解决其融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金融行业的高收益也引诱着许多非金融企业将其大量的资金投入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对实体企业的传统
2009年到2018年,A股市场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上涨。2009年到201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99%,2017年相比2016年增加57.27%,是增长最为明显的一年,2018年较2017年增速达6.07%,增速明显放缓。而2019年成为A股股权激励上市公司数量首次减少的一年,在2019年A股市场新增202家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股权激励数量和实施公司家数的“双降”反映上市公司为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从国际资本流入大国转变为国际资本流出大国。越南依靠着其传统的制造业和近年发展较快的服务业与房地产业,逐渐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中瞩目起来,凭借着其人口红利、低价劳动力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者设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成为了新的经济引擎推动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域之一,中越投资合作将日益紧密。同时,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
股权质押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越来越流行,介于其融资速度较快、融资成本较低等优点,快速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市场持续活跃,股权质押比例增高趋势明显,据灯塔财经网数据①统计,截止2020年2月11日,A股3700家上市公司中,有304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占比达82.24%,质押的总市值达45377.80亿。而没有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只有657家。在
1980年以来,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不断向民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股权结构中非国有股占比持续上升,然而,在这一主流发展方向下,政府或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股权甚至是控股权的现象也仍然存在,尤其在一些特殊经济时期,收购现象更为频繁,实际上,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一些进行了民营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收购甚至控股民营企业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例如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采取了对部分重要行业的企业资产收归国
羊群效应即市场参与者直接忽视私人信息或摒弃个人的投资理念,盲目模仿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从而导致的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趋于一致的现象。这种众多投资者的盲目模仿,往往会导致股市的剧烈波动,不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较为剧烈的波动中,而这与我国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羊群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现有文献着重研究各市场、子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市场间羊群行为是否存在联动效应,机构投
自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涨,如今,基金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而投资股票型基金产品正成为居金融投资的重要方式。投资者在投资时,最关注基金的收益率,但是声称的收益率并不能完全体现基金的真实获利能力。投资者面临应该如何评估基金业绩的问题,尤其是如何评估基金是否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度高质量的增长。但是近年来,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等发展瓶颈,为了提升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倾向于通过与政府建立联系,在股权制度层面则体现为国有股权的引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股权更加广泛地存在于民营控股企业的股权结构当中。在经济转型期的背景下,国有股权一方面作为法律、金融、产权保护等制度的替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