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赤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降雨溅蚀响应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南亚热带红壤地区水热条件丰富,是重要粮食产区,但因其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之一。溅蚀发生于土壤侵蚀的初始阶段,是表层土壤颗粒在雨滴打击下发生破碎和搬运的过程,为此后的面蚀和沟蚀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选取砂页岩、第四纪红黏土两种母质发育的赤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地、果园和耕地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团聚体稳定性关系,并采用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团聚体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下(30 mm/h、60 mm/h、90 mm/h和120 mm/h)的溅蚀响应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第四纪红黏土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黏重,土壤容重大且孔隙度较小;砂页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容重较小但孔隙度较大。林地土壤有机质、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分别是果园和耕地的1.12~1.61、1.58~7.67和0.89~1.44倍。(2)两种母质土壤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指标均表现为第四纪红黏土林地(Q1)>砂页岩林地(S1)>砂页岩果园(S2)>第四纪红黏土耕地(Q3)>第四纪红黏土果园(Q2)>砂页岩耕地(S3)。干筛法和湿筛法处理后,Q1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最大,分别为2.16 mm和1.69 mm、1.91 mm和1.45 mm;S3土壤团聚体的MWD和GMD值最小,分别为1.87 mm和1.38 mm、1.12 mm和0.81 mm。经LB法3种处理后,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均大于83.38%。S3土壤团聚体相对消散指数(RSI)最高,说明其对消散作用最为敏感;而Q2土壤团聚体相对机械破碎指数(RMI)最高,说明其对机械破碎作用最为敏感。(3)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与有机质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中的黏粒、有机质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4)土壤团聚体溅蚀量随着降雨强度增加呈增长趋势,不同破碎机制下的MWD与溅蚀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林地土壤团聚体的溅蚀量最少,果园和耕地土壤溅蚀量分别是林地的1.20~8.38倍和1.53~6.68倍。随着雨强增加,溅蚀土壤中>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增长趋势,变化范围为0.11%~56.45%。溅蚀团聚体分形维数与>2 mm和2-1 mm粒级团聚体呈负相关关系,与0.5-1 mm、0.25-0.5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关系。(5)土壤团聚体下坡溅蚀量是上坡溅蚀量的3.85~30.44倍。0-10 cm距离内溅蚀量占总量的71.17%~89.32%,且与中心距离越远,溅蚀量越少。溅蚀搬运平均重量距离(MWS)表现为Q1<S1<S2<Q3<Q2<S3,说明S3土壤的空间分散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其距离分散能力越差,各距离范围内的溅蚀量越少。(6)土壤团聚体溅蚀率随降雨时间增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30 mm/h雨和60 mm/h雨强下,溅蚀率在24~36 min达到峰值;90~120 mm/h雨强下,溅蚀率在12~30 min内到达峰值。降雨开始时溅蚀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较高,随着降雨时间增加逐渐趋于平稳。降雨过程中,团聚体的溅蚀率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单位时间内随着溅蚀量的增加,溅蚀粒径中的大颗粒含量增多,小粒径含量减少。本研究表明南亚热带地区赤红壤在连续性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溅蚀,尤其在农用地区域,应采取有效的保土措施,来预防和治理区域内土壤侵蚀问题。
其他文献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可溶性糖,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植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或不同生长阶段的葡萄糖含量,可以使我们了解植物体的生长、生理状态,为品种选育及施肥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传统的葡萄糖含量的测量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分光光度法、拉曼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大多需要配备大型仪器使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便携性能较差。现有的可以实现葡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已经逐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等行业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精确建立PEMFC输出特性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对其极化曲线(Current-Voltage,I-V)进行仿真、控制和预测。本文将智能优化算法运用于PEMFC建模,提高了PEMFC模型对极化曲线的预测精度以及电池的动态响应,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由于广西地貌特点、甘蔗倒伏特性及糖业生产对甘蔗收获的较高要求,传统甘蔗收获机往往因所收获甘蔗含杂率和破头率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难以应用。因此,摒弃传统的甘蔗粗放型收获模式,研究甘蔗精细化收割的智能甘蔗收获机器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智能甘蔗收获过程中模拟人类对田间甘蔗进行空间定位和抓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m的双目视觉甘蔗空间定位及抓取收割方法,以田间复杂自然环境下的甘蔗为研究对象
学位
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化石资源基本满足了快速增长的交通燃料需求以及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然而,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人们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来缓解这一危机。生物质作为地球上储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其衍生产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生物质转化利用的方法有很多,而微波热解作为一种有效的热转化方法,具有加热效率高、预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生物质热
学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具有效率高,反应活性大,燃料的适应性强和环保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的新型能源,其应用与改进已经引起全世界广泛地关注。但在实际的应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SOFC排出的废气温度很高,很大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燃料电池类似于内燃机,只能产生电能,而无法储存电能;由于使用的燃料不仅是氢气,也可以是甲烷等有机物,虽然降低了对燃料的要求,但也因此产生了碳排放。本文主要从能效
学位
机械臂系统因其高度复杂、强耦合、不确定和非线性等特点,很难进行实时鲁棒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鲁棒性强、无需精确数学模型、对参数摄动不敏感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机械臂系统的有效控制策略。但是,现有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滑模控制方法仍存在被控对象简单、系统不确定性表达不合理、控制输入抖振严重、状态无法有限时间收敛和控制器增益设计依赖系统不确定性上界的先验知识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三个方面进行
学位
以广西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为契机,研究八角幼苗在重金属铅镉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与吸收特征,为八角幼苗栽培管理及铅镉元素在植物中富集转运特征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一年生八角(Illicium verum)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铅(Pb500,Pb1000,Pb1500)、镉(Cd10,Cd25,Cd50)和复合溶液(Pb500Cd10,Pb500Cd50,Pb1500Cd10,Pb150
学位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豆科合欢属中的高大落叶乔木,是我国的一种珍贵用材和水土保持的乡土树种。如今的香合欢天然林受人为破坏严重,导致分布范围逐渐减小以及濒危状况日益严重,但国内外至今未见有关干旱胁迫对香合欢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研究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广西乐业县、云南新平县和广西凭祥市3个典型气候区香合欢种源(GM、XP和PX)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室内盆栽方法,
学位
林地是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的载体,对区域乃至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地变化在时间上是一个持续的量的变化,即林地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表现为空间结构和格局的连续变化。研究林地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天然林和人工林变化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制定科学有效的林地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宁市林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年、2013年和2018年三期南宁市森
学位
白木香是我国珍贵药材和香料——沉香的正品来源,由于天然沉香产量极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研究人工诱导白木香结香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真菌诱导法具有安全、高效、质量好等优点,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揭示真菌诱导白木香结香的作用机理与作用位点,探究结香过程中木质部结构变化及相关生理生化反应,本研究使用真菌诱导法对白木香进行人工结香实验,定期采集样品,分析其木质部结构与组织化学变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