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前行中面临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家对消费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国家各项促进消费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最终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45.3%上升到2017年末的58.8%。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居民消费总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人民对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凸显,党的十九大更是指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期,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消费信贷对于促进居民消费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纵观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在对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之中主要集中在消费信贷对居民日常消费量的作用之上,而对于消费信贷对居民结构的研究很少,另外我国经济进入新时期,经济中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信贷的作用是否也发生变化以及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是否存在着差别?故本文章在对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机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实证验证了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作用,对比分析在新时期是否发生了变化,同时对我国不同地区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上的分析。
文章在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点。接着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一方面介绍了截止当前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的着眼点,发现对关于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当前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的度量方法,为下文本文将要用到的度量方法提供了支持。
文章第在第三部分,对消费信贷、消费贷款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的梳理。我国的消费信贷是以住房贷款为主体的,消费信贷在我国起步较晚,从1985年建行发放首笔住房贷款,这也宣告着消费信贷在我国开始了发展,但是真正的消费信贷却是在1998年之后才开始的,这之后几年经历了一个小高峰,不过由于出现了许多问题,也不断受到政策的调整,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贷款也受到了冲击。此后进入的第三个阶段,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带来的冲击,国家开始了政策的调整,从消费金融公司的早期试点到逐步全国化以及互联网平台参与布局消费金融领域,这一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不断繁荣,截止2017年末,全国的消费贷款余额达到了31.52万亿元。长期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据主体;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东部独领风骚。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式的变化,消费信贷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主要包括新的消费信贷供给主体的出现(如消费信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消费信贷品种也逐渐增多、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这一系列新变化都使得消费信贷市场更加的繁荣。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15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第一次下降到30%以下,进入了富足阶段;同时在新时期,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基本生存类支出的比重不断地下降,而发展享受类支出的比重不断地上升,并且在新时期发展类享受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一直高于基本生存类支出的增速。紧随其后,文章对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消费信贷从本质上说是居民个人向自己借钱,从而突破了本人各期的受到的当期资源禀赋的约束,从而达到调节消费的目的,因此文章介绍了一个关于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的简单跨期模型。消费结构作为消费质的方面,在居民消费量发生变化的同时,消费结构这一质的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通过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拉动效应、挤占效应以及补偿效应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消费信贷对居民结构的影响。
接着,文章以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全国整体上的回归,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受到限制等,文章实证部分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证实了消费信贷的确能够促进当前居民发展享受类消费支出比重的上升。同时由于在新时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信贷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虽然总体上不显著;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文章随后基于东中西部的视角,对消费信贷的这一作用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消费信贷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进作用更大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对非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较小且并不明显。
在前文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最后结合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收入是居民改善消费结构的根本;同时要优化信贷产品的供给,对中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出具有各地特色的信贷品种;要更好的发挥消费信贷的作用,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配套设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防范消费信贷的负面效应。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宏观的数据验证了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总体看来,消费信贷会促进居民发展改善类消费支出在居民日常消费支出中比重的上升;对我国经济进入新时期之后,消费信贷的作用是否有变化进行了实证上的分析,同时实证分析了这一作用地区差异。由于国家开始了居民收支城乡统一口径的各项统计,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在宏观层面上,能够以一个更加完善口径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考虑加入消费惯性等因素进行分析。
文章在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点。接着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一方面介绍了截止当前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的着眼点,发现对关于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当前学术界对于消费结构的度量方法,为下文本文将要用到的度量方法提供了支持。
文章第在第三部分,对消费信贷、消费贷款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的梳理。我国的消费信贷是以住房贷款为主体的,消费信贷在我国起步较晚,从1985年建行发放首笔住房贷款,这也宣告着消费信贷在我国开始了发展,但是真正的消费信贷却是在1998年之后才开始的,这之后几年经历了一个小高峰,不过由于出现了许多问题,也不断受到政策的调整,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贷款也受到了冲击。此后进入的第三个阶段,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带来的冲击,国家开始了政策的调整,从消费金融公司的早期试点到逐步全国化以及互联网平台参与布局消费金融领域,这一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不断繁荣,截止2017年末,全国的消费贷款余额达到了31.52万亿元。长期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据主体;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东部独领风骚。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式的变化,消费信贷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主要包括新的消费信贷供给主体的出现(如消费信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消费信贷品种也逐渐增多、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这一系列新变化都使得消费信贷市场更加的繁荣。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15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第一次下降到30%以下,进入了富足阶段;同时在新时期,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基本生存类支出的比重不断地下降,而发展享受类支出的比重不断地上升,并且在新时期发展类享受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一直高于基本生存类支出的增速。紧随其后,文章对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消费信贷从本质上说是居民个人向自己借钱,从而突破了本人各期的受到的当期资源禀赋的约束,从而达到调节消费的目的,因此文章介绍了一个关于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的简单跨期模型。消费结构作为消费质的方面,在居民消费量发生变化的同时,消费结构这一质的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通过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拉动效应、挤占效应以及补偿效应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消费信贷对居民结构的影响。
接着,文章以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全国整体上的回归,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受到限制等,文章实证部分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证实了消费信贷的确能够促进当前居民发展享受类消费支出比重的上升。同时由于在新时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信贷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虽然总体上不显著;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文章随后基于东中西部的视角,对消费信贷的这一作用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消费信贷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进作用更大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对非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较小且并不明显。
在前文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最后结合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收入是居民改善消费结构的根本;同时要优化信贷产品的供给,对中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出具有各地特色的信贷品种;要更好的发挥消费信贷的作用,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配套设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防范消费信贷的负面效应。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宏观的数据验证了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总体看来,消费信贷会促进居民发展改善类消费支出在居民日常消费支出中比重的上升;对我国经济进入新时期之后,消费信贷的作用是否有变化进行了实证上的分析,同时实证分析了这一作用地区差异。由于国家开始了居民收支城乡统一口径的各项统计,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在宏观层面上,能够以一个更加完善口径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考虑加入消费惯性等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