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With an Analysis of Thre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Jan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理论,亦称“接受理论”,是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后期诞生于联邦德国,之后传遍西欧各国,与美国大陆的读者反映批评合流,影响远及日本,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接受美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研究中以“作家”和“作品”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将视野转向读者,提出作品的意义不是作家赋予的,而是由读者阐释的,没有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作家的作品没有任何意义,决定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是不同层次的读者。80年代后期,我国翻译理论界开始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中,重新审视翻译的过程,强调接受者对于翻译过程的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接受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代表性理论以及历来翻译研究中有关接受问题的观点。而后,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过程进行考察,从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接受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译者的主体性和译文读者积极的、能动的作用。同时,本文以李霁野、祝庆英、黄源深三位译者的《简·爱》译本为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具体分析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接受性问题。通过对文本特性、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翻译批评的相互关系的考察,本文进一步指出文学翻译兼具文学和翻译两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过分强调读者的作用,在翻译研究中难免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翻译研究者可以将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研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必要情况下对接受美学理论加以改造,是可能建立起适应文学翻译研究的翻译接受美学。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本文拟借用一些语用学中有关交际的理论——关联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经典名著《红楼梦》杨译本中刘姥姥的语言。作者曹雪芹以伟大的现实主义写法,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向读者描绘出一幅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全景图。在他所刻画的人物中,刘姥姥是十分特殊的一位。她粗鄙的语言和行为举止,往往引人发笑。借用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分析,笔者发现她的语言风格是随着不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