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拨改贷”、“贷改投”、债转股及正在进行的“主辅分离”,这些改革措施都涉及到一个共同问题——债权出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主体的各种情况的债权出资问题也日益频繁。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债权出资还是其他各种市场主体的债权出资,法律的介入和完善都是其得以规范的关键。中国现行法律已经为债权出资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支持,但现行法律对债权出资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只有建立完善的债权出资法律制度,将债权出资真正纳入法制轨道,才能有利于国企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试从债权出资的概念、种类、各国债权出资立法例的比较、中国实践、债权出资的法律基础、债权出资的性质与功能、对债权出资的规制及中国债权出资的特殊形态——债转股等方面进行论证,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是可以作为一种出资方式的,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之进行规范。本文主要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债权出资的概念、形式及如何对之进行法律调整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债权出资,是投资人与被投资人达成合意,将投资人对被投资人或第三人享有的合法债权作为对被投资人出资的资本,并取得被投资人相应股权的法律行为。投资人以债权出资后,主体的法律地位、主体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客体、权利的期限和行使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债权出资做不同的分类。以债务人与被投资人是否为同一主体为标准,可将债权出资划分为以对被投资人债权出资和以对第三人债权出资,由于以对被投资人债权出资和以对第三人债权出资涉及到不同的法律关系,前者使债权消灭,后者使债权移转,前者降低了被投资人的应付款,而后者增加了被投资人的应收款,所以后者的风险明显大于前者,后一种情况下对债权的限制应严于前一种情况下对债权的限制。以被投资人接受债权出资时的情况为标准,可将债权出资分为公司正常情况下的债权出资和公司重整时的债权出资;按照债权出资的表现形式,可将债权出资分为契约化债权出资与证券化债权(可转换公司债)出资。不同种类的债权出资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法律调整的方法也应不同。世界各国中英美法系国家普遍允许债权出资,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国和意大利明文规定允许债权出资,即使是德、日等国也允许在公司重整时债权出资的存在。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债权出资的情况,现行一些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都暗含或明文允许债权人以债权出资。债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债权出资是现物出资中的一种,具有确定性、现存性、可评估性、对公司发展的有益性和可独立的转让性,具备作为现物出资所应具备的要件,同时,只要对债权出资进行良好的规范,就不会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债权出资是合乎法理的。
  债权出资具有契约性、双务性、有偿性、投资性的法律性质。在以对被投资人债权出资的情况下,债权出资还具有抵消性、使债消灭性的法律性质;在以对第三人债权出资的情况下,其还具有债权让与的法律性质。债权出资具有易吸引投资、有利于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助于发挥私法自治原则和促进交易发展的积极功能,但债权出资也有公司不能获得资金、可能不利于资本充实、易为公司大股东及董事利用、易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些消极功能。
  正是由于债权出资存在消极功能,所以应对出资债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对债权出资过程进行必要的规制,以保护交易安全和权利人利益乃至社会利益,世界上允许债权出资的国家都采取一定的制度对债权出资进行规范。首先在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要求用做出资的债权应具有真实性、安全性、可评估性,用作出资的债权应符合一定比例,以对第三人债权出资的,该债权还应具有可转让性,其次要确立出资人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建立出资人的出资责任制度、债权出资事前审查登记及公示制度、告知债务人制度,在法律中明确债权出资比例。在公司重整情况下,除对出资债权进行限制外,对接受债权出资的企业应届定为处于持续财务困境的(或濒临破产或出于整顿之中)但又具有重整整顿能力的企业,合理计算债权转股权的转换比例或价格并注重对所有债权人的保护。
  文章在最后特别论述了中国债权出资的特殊形态—债转股,债转股是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剥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然后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将其受让的债权转化为对债务人的股权,以期消除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双重困境。债转股在实施的背景、实施主体、实施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它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化解银行金融风险,推进银行商业化改革、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且社会震动小,容易得到各方支持,但同时债转股也存在没有真正化解金融风险、易产生道德风险的消极作用。在债转股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与现行法律如《公司法》、《担保法》、《合同法》相矛盾的地方,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规范方面,首先应充分保障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转股权的主体地位,其次应具体其履行股东职责的方式,再次应明确其股权的退出和其法律性质。银行和企业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建立真正的商业银行和现代企业制度,并通过资本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债转股的目的。
  总之,债权出资具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债权可以作为出资的一种形式,同时必须为债权出资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使其作到“有法可依”。
其他文献
APEC是目前全球发展规模最大,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2017年,中国对 APEC 成员的出口总值已经达到 1.4 万亿美元,占我国商品出口贸易总值的63.94%;进口总值达到8890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6%。APEC作为与中国合作关系最紧密的地区组织,其成员国分布范围广,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面对近年来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形势,如何深化区域经济一体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方式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升级至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进一步增加技术创新的力度,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转为全面创新驱动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重要经济增长区域长江经济带同样意义重大。而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三大发展区域之一,它的健康发展影响着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贫困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在治理贫困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贫困发生率由 1978 年的 97.5%下降到 2017 年的3.1%。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中国政府对反贫困提出了新要求和标准,实现了从扶贫到精准扶贫的政策转变。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政府与社会各界需要不断探讨的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赶超日本处于世界第二水平,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众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增长背后隐藏着下述问题:一是我国经济从总体数量上看具备优势,但人均水平依然偏低;二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增长质量有待优化。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契机,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被放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上。目前我国整体研发与创新投入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自主
2003 年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NCMS),简称“新农合”。目的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减轻参合居民因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到目前为止新农合实施十多年过程中,“新农合”参合人数不断上涨,已实现农村地区基本覆盖。随着新农合的实施,国家逐渐增加了对农村地区健康状况重视程度。新农合作为农村地区主要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历经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服务行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份额得到大幅提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78年的24.60%上升到2017年的51.60%;服务业就业份额从1978年的 12.20%上升到2017年的44.91%。服务业的结构、就业效应、效率提升等问题,成为各界
学位
该文初步勾勒出商业银行竞争力体系的框架,把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外同业置于同一框架对各顶指标进行比较,由实证分析解析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之谜,然后对其缺陷逐一分析,剖析其竞争力低下的内在机理在于:产权制度的残缺,是提高竞争力的基本障碍;赢利能力、流动性能力以及安全防洪能力的缺陷;一体化服务的滞后;人力资源的匮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的匮乏.论文指出: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应同多方面入手,改革产权制度
该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当代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做了一个述评,主要有新古典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新制度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人事管理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组织行为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和新马克思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以及当代劳动关系理论的邓洛普与罗斯之争和当代劳动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桑德沃模型.其次分析了影响劳动关系的体制法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劳动力市场环境.再次该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
该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对照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以及国内行政定价阶段和市场化定价阶段的各自特点和采取的定价方式,对新股发行定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中国的新股发行应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并应分阶段逐步实施.这是该文的中心观点.围绕这一论点,论文结合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管理,重点对决定新股发行最终定价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并提出了分阶段
该论文首先阐述了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基础,接着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做了历史回顾,然后对货币政策中的有关目标变量进了平稳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了货币供应量对投资和消费影响显著而出口影响不明显的结论,接下来,对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物价进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M和M对物价效应较大,货币供应量M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效应较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