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三言二拍”戏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合集,为戏剧改编提供了广泛的题材选择。李玉,明末清初戏剧作家,是“苏州派”的领军人物。在他创作的过程中,多从“三言二拍”中取材,完成了一系列“三言二拍”戏。这批“三言二拍”戏在中国戏剧改编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此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三言二拍”与李玉戏剧改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本文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正文部分。其中,第二章探讨“三言二拍”的戏剧改编现象,并总结了关于“三言二拍”适合于戏剧改编的特点;第三章分析了李玉“三言二拍”戏的具体创作情况,并对其“三言二拍”戏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第四章从“三言二拍”出发,探究了“三言二拍”与李玉“三言二拍”戏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第五章则着重探究了李玉之后的“三言二拍”戏创作情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冯梦龙的两部改编作品。通过研究发现,李玉的“三言二拍”戏在整个“三言二拍”戏剧改编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李玉的“三言二拍”戏剧改编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对古典名著现代传播、文学接受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些作品不断满足了市民精神需求,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
其他文献
秦良玉是出生于明末四川忠州的一位历史人物,其事迹见诸《明史》本传,已成为重庆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相关研究也被列为重庆地域文化热点与重点。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与秦良玉相关的正史、野史、家谱、地方志和文学作品等材料为研究依据,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秦良玉形象的构建与演变,继而探析时代变迁下文人看待秦良玉视角的变化:明清时主要从忠义角度塑造秦良玉;晚清时主要从女性角度结构秦良玉;清末后主要从民
学位
高其倬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仕宦经历丰富。他既是显宦,又是汉军旗人,是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诗人。高其倬一生在政事上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在文学上,刻苦读书,热衷于诗歌创作,有《味和堂诗集》六卷留存于世。虽然他在为官期间偶有被贬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他的仕途较为顺遂。然而顺遂的仕途并非他内心真正的追求,他对归隐的渴望,使他一生都在仕宦与归隐之间挣扎,仕与隐的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多重的身份、仕隐之间的矛盾
学位
刘庆邦的创作主要有乡村、煤矿两大题材。这其中,煤矿小说又占有着相当的比重。9年的煤矿经历让刘庆邦发现了煤矿的价值,如他所言,“煤矿是文学的富矿”。他用小说构建出一个近乎真实的煤矿世界,其煤矿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叙事的特征。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法及文献研究法,将关注点放到刘庆邦煤矿小说的空间叙事层面,通过立足文本、结合相关理论研究,阐述刘庆邦煤矿小说空间叙事的成因及艺术特征,通过分析小说中所体现出的
学位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主要以汉字为研究中心,认为汉字及其系统和文化间存在着互相印证关系的学科。字源分析法通过遵循先民的造字思维方式分析汉字,运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加深学习者对字形、字义之间关系的理解,帮助克服学习者对汉字的畏难情绪。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顺应农时、观天察地总结出的一套时间体系,至今仍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汉字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节气的角度探究汉字的起源,二是从
学位
本研究基于“互动语言学”视角,从真实口语语料中是非型反问句的实际使用情况入手,考察在网络谈话节目《圆桌派》的交际环境中人际互动和认知因素对是非型反问句的塑造,关注言谈参与者的交际意图与是非型反问句的话语功能之间的关联。本研究以“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是非型反问句的结构类型及形式标记、语境、话语功能进行描写和分析。在考察是非型反问句的结构类型时,本研究首先区分了否定形式的是非型反问句、非否定形式的
学位
经验主义认为人类通过身体体验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各种概念,空间概念是人类理解各种概念的重要依托和起点。一直以来,空间概念相关的研究备受瞩目,而表达空间概念的空间维度形容词也受到关注,从传统语法学到认知语言学对于空间维度形容词的考察都取得了有意义成果。但本文认为,先行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内容上,先行研究多停留在其隐喻义的列举上,对语义扩展机制以及成对形容词的非对称性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对象
学位
违实语义是与客观现实或主观现实相违背的意义(蒋严,2000:257;雍茜,2014:59),例如“要不是小王看了足够多的文献,他就不会写出来论文”。而时间指示词被认为是汉语违实条件句中表达违实语义最基本的词汇手段,如“昨天”、“当时”、“那时”、“当初”等(Li&Thompson,1988)。以往印欧语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条件句语义理解加工会涉及到时间距离和时间顺序两个语言因素。然而汉语的不同之
学位
“君子曰”是存在于《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的一种重要的史书论赞现象,具有臧否人物、褒贬是非的评论功能。据笔者统计,《左传》中共有86条具有史书论赞性质的“君子曰”,按照评论方式可分为观点型、点评型、论述型三种。《左传》“君子曰”评论广泛涉及众多诸侯国及人物、事件,在内容上可以分为论德、论礼两个方面。“君子曰”褒扬有德、合礼行为,贬斥失德、非礼行为,情感激昂,态度坚定。在褒贬是非、臧否人物的过程
学位
《山海经》作为一部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千古奇书,它的内容多含怪诞奇谲之物且论述范围广大,作者与作书意图千百年来被反复讨论,但若究其源头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山海经》不仅有文,还有图像,且图像当产生于文字之前,经文的形成依赖于早期的《山海经》图。虽然古图早已经散佚,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图多是明清时期的人“据经而绘”的,但是这也为《山海经》这部古籍开辟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即《山海经》图文关系的考证,也迎合了“图像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廉政档案成为动态监督干部的有力措施。2017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设工作,在日常监督、选人用人、案件查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廉政档案的管理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