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COBL家族全基因组分析及PeCOBL7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子成材快是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纤维素是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对竹材材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纤维素的合成与调控对揭示竹材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COBRA是一种糖基磷脂酰基醇锚定蛋白(GPI-APs),对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合成与沉积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中COBRA家族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并对PeCOBL7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揭示毛竹速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毛竹中鉴定出14个COBL家族同源基因(PeCOBL1~PeCOBL14),可分为2个分支,其中6个具有完整的编码区。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4个不完整基因(PeCOBL7~PeCOBL10)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 004 bp、2 001 bp、1389 bp和1 368 bp。对14个PeCOBLs定位分析表明,PeCOBL1和PeCOBL4、PeCOBL5和PeCOBL11以及PeCOBL6和PeCOBL12分别定位到3个不同的Scaffold上,其他PeCOBLs分别定位在不同Scaffold上。PeCOBLs编码氨基酸长度为437~667个氨基酸,分子量在48.40~72.14 k 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5.64~9.02之间。PeCOBLs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PeCOBLs均为膜蛋白。蛋白序列保守性分析表明,PeCOBLs均含有GPI-AP家族特征结构域和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CVS/T),均含有N端信号肽,GPI锚定信号。(2)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表明,PeCOBLs与多种蛋白酶基因、转录因子基因等呈现共表达,其中5个PeCOBLs与13个CESA亚家族基因和2个CSL亚家族基因共表达。除PeCOBL2与PeCSLE基因呈负向共表达外,其他4个PeCOBLs均与纤维素合成酶超家族基因呈正向共表达。PeCOBL7、PeCOBL8与PeCSLD三者之间呈正向共表达;与PeCOBL9和PeCOBL10正向共表达的基因PeCESAs分别有6个和7个。利用毛竹7个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对PeCOBLs和纤维素合成酶超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eCOBLs与其正向共表达的PeCESAs表达模式相似,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共表达网络的预测。(3)q RT-PCR分析发现,PeCOBLs在毛竹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在展开叶中表达量高的基因在未展开叶中表达量低,其中PeCOBL7、PeCOBL9和PeCOBL10均在茎中表达量最高;PeCOBLs在不同高度笋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其中PeCOBL6、PeCOBL7和PeCOBL8在笋发育后期上调幅度较大,PeCOBL7在4.0 m笋中是0.5 m笋中的5倍。同时发现,在不同高度笋中PeCOBL9和PeCOBL10均与共表达的PeCESAs的表达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由此表明,这些PeCOBLs和PeCESAs共表达基因在毛竹中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影响笋的生长。(4)对PeCOBL7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其中包含多种植物激素和环境胁迫响应元件和顺式作用元件。对PeCOBL7在不同高度笋基部第一节间上、中和下部的表达分析发现,其在同一笋节的不同位置表达量具有差异性,在上部的表达量均较低;在6.0 m笋的中部和4.0 m笋的下部表达量最高,表明其在毛竹的叶片成熟期和竹笋发育盛期发挥重要作用。构建PeCOBL7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蘸花法转入野生型拟南芥。经抗性筛选和DNA水平验证,共获得了9个过表达转基因株系。观察表型发现,转基因植株比拟南芥野生型和突变体的生长速度快,生长健壮。本研究全面分析了毛竹中COBRA家族成员的分子特征,研究了10个PeCOBLs的表达模式,初步揭示出PeCOBLs和PeCESAs存在共表达关系并共同影响笋的生长,获得了生长快的PeCOBL7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毛竹COBRA家族基因在纤维素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金元时期,医者与士人的交游可谓极为热络,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金元士人的文集中有着大量为医者书籍写序作跋、立传撰铭的文字。本研究即以医者与士人的交游为切入点,将其纳入金元时期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量,通过梳理相关医学著作、史部典籍、文学作品、碑刻墓志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展现一些典型医者与士人交往的活动,进而探寻金元时期医者与士人交游为中医学带来的影响。首先,选取张子和、李杲、罗天益、窦默、朱震亨等几位具有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miRNA调控炎性细胞因子IL-17A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中药有效单体成分金丝桃苷靶向调控作用与机制,从表观遗传免疫调控角度阐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实验依据。方法:1.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调控IL-17A的上游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结合位点。2.体外诱导破骨细胞,观察转染调控miRNA对IL-17A表达和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3.建立绝经
薛己为明代著名医家,精于医术,擅长妇科,临床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目前,虽有部分学者对薛己妇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了研究,但往往局限于妇科某一病症的辨治,尚未有能够全面完整的反映薛己妇科学术体系的研究,故薛己妇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全貌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目的:全面挖掘和总结薛己妇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薛己妇科核心学术思想、辨证思路、用药特色和临证经验,从而在理、法、方、药
目的:研究肿瘤炎性微环境下芪连扶正胶囊调控NF-κB相关炎性信号通路抑制肺癌增殖转移的机制,并探讨构建以癌毒理论为中心的肺癌诊治思路及体系。方法:根据前期研究基础进行芪连扶正胶囊含药血清溶液的配制;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A549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培养体系;观察炎性环境对A549细胞形态的影响及芪连扶正胶囊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通过划痕实验观察芪连扶正胶囊含药血清对共培养条件下A549细胞迁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和“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假说,借助神经心理学量表、生化检测方法以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寻找气郁质和平和质人群年龄作用下认知功能衰退的早期成分,探讨气郁质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年老化的影响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为临床气郁质认知功能衰退人群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以及从肝论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客观证据。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间,于河南省郑州、驻马店、巩义、洛阳等多地招
一九五○年筆者曾診一个十二歲的男孩,当时的症狀为遍身滿布青紫色斑点,齒齦隆腫出血,舌中突起呈菌狀,尿中混有血液,經服用大量维生素丙都无見效。筆者依照中医的辨症論治,初步認为热毒内蘊,伤及营血,拟用凉血解毒的治療方法,采取犀角地黃煬、增液湯,三黃湯,导赤散等方中的藥物变化运用,定出方剂即丹皮(1.0)、梔子(2.0)、生地(3.0)、赤芍(2.0)、元参(3.0)、木通(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