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点功能化生物传感器的转基因大豆检测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第一例转基因大豆成功转化以来,转基因大豆品种和种植面积日渐增加,其安全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已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转基因大豆检测已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必要环节,发展快速、灵敏、高通量、自动化的新型检测方法,已成为国内外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的热点,对推进转基因技术发展,保障转基因大豆的安全监管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量子点为信号材料,构建光电、荧光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转基因大豆 35S 启动子(Promoter of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P35S)或(和)NOS终止子(Terminatomopalinesynthase,TNOS)的检测中,并通过所设计方法之间的比较,选择最优设计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开发检测转基因大豆的装置,以达到快速、灵敏、高通量、自动化检测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制备的金纳米粒子-还原氧化石墨烯(Gold nanoparticles-reduce graphene oxide, AuNPs-rGO)纳米功能材料为基底材料,连接带有-SH的DNA探针(probel),制得固定探针;采用静电吸附法将大量的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均匀的负载在SiO2表面,形成核-壳结构SiO2@CdTe纳米球,然后通过酰胺反应与-NH2修饰的DNA探针(probe2)连接,制得捕获探针;固定探针、捕获探针分别与P35S目标DNA的两端特异性杂交,形成“三明治”结构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转基因大豆中P35S的检测。研究发现,SiO2@CdTe纳米球的光电流信号是CdTe QDs的2.5倍,rGO-AuNP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导电性能,该传感器以核-壳结构的SiO2@CdTe纳米球和rGO-AuNPs纳米复合物作为双重信号放大策略,DNA探针作为识别元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在优化条件下,P35S的浓度与该传感器的光电流强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线性范围为0.1 pM~500 pM,检出限为0.05 pM (S/N=3),并用于实际转基因大豆样品检测,为光电化学传感技术在转基因检测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2、采用常压水热法制备荧光性能优良、表面富含-COOH基团的氮杂石墨烯量子点(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NGQDs)作为信号分子,通过酰胺反应与带有-NH2的DNA探针(probel)连接,制得捕获探针;所制备的粒径均匀的银纳米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通过Ag-S键与带有-SH基团的DNA探针(probe2)结合,制得固定探针;固定探针、捕获探针分别与P35S目标DNA的两端进行特异性杂交,从而拉近NGQDs-AgNPs的距离,促使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的发生,构成均相荧光生物传感体系。研究发现,NGQDs的荧光发射光谱和AgNPs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大幅重叠的特性,在优化条件下,P35S的浓度与NGQDs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线性范围为0.1nM~500nM,检出限为0.03nM(S/N=3)。该荧光生物传感体系的检测过程在均相溶液中进行,无需分离,操作步骤简单,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并成功将其应用于转基因大豆的检测,为转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3、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分别制备SiO2纳米球内部包裹绿色CdTe QDs(green QDs,gQDs)、红色 CdTe QDs (red QDs,rQDs)的核-壳结构 gQDs@SiO2、rQDs@S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静电吸附法在其表面分别吸附大量的gQDs、rQDs,从而得到荧光性能优良的gQDs@SiO2@gQDs、rQDs@SiO2@rQDs荧光微球;制备的荧光微球gQDs@SiO2@gQDs、rQDs@SiO2@rQDs通过酰胺反应分别与-NH2修饰的TNOS捕获探针(CaptureprobesofTNOS,CT)和P35S捕获探针(CaptureprobesofP35S,CP)共价结合,制得 gQDs@SiO2@gQDs-CT 和rQDs@SiO2@rQDs-CP;以具有优良磁性的核-壳型金磁微粒(Fe3O4@Au magnetic beads, MBs)为磁控材料,通过Au-S键分别与修饰-SH的TNOS固定探针(Fixing probes of TNOS, FT)、P35S 固定探针(Fixing probes of P35S,FP)结合,制得MBs-FT 和 MBs-FP; gQDs@SiO2@gQDs-CT、MBs-FT 分别与 TNOS 的两端特异性杂交;rQDs@SiO2@rQDs-CP、MBs-FP分别与P35S的两端特异性杂交;利用MBs的磁性对目标DNA所连接上的荧光微球进行分离,随后检测剩余溶液的荧光强度,构建了磁控生物传感体系。在优化条件下,TNOS和P35S的浓度与所剩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线性范围分别为0.2 nM~800 nM和0.1nM~800nM,检出限分别为0.07nM和0.04nM(S/N=3)。成功将构建的磁控生物传感体系用于TNOS和P35S的同时检测,为转基因多目标检测提供了新思路。4、通过控制合成时间,分别制备发射绿色荧光的gQDs和发射红色荧光的rQDs; gQDs、rQDs分别通过酰胺反应与-NH2修饰的TNOS捕获探针(CT)和P35S捕获探针(CP)共价结合,制得gQDs-CT和rQDs-CP纳米生物探针(荧光信号“开”);MWCNTs@GONRs同时作为两种纳米生物探针的荧光淬灭剂,使其荧光同时淬灭(荧光信号“关”);向所构建的传感体系中同时加入目标物TNOS和P35S时,通过目标物和对应的纳米生物探针之间DNA特异性杂交互补配对,形成双链DNA,从而使纳米生物探针从MWCNTs@GONRs表面脱落,发生荧光恢复(荧光信号“开”)。在优化条件下,TNOS和P35S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线性范围分别为1.5 nM~1000 nM和1.2 nM~900 nM,检出限分别为0.5 nM和0.35 nM (S/N=3)。该传感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为转基因多重目标的同时检测奠定了基础。5、通过以上几种转基因检测方法的比较,搭建了基于两种颜色CdTe QDs和机器视觉技术的转基因TNOS和P35S检测装置。采用荧光“开-关-开”效应的生物传感体系对目标物进行显色,通过图像信息采集、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该方法可以实现对TNOS和P35S的快速检测,而且操作简单、自动化、智能化,省去了繁琐的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其准确度高、时效性好,是转基因检测的一个重要突破。
其他文献
竹束单板复合板是在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类新型结构用板材,这类板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竹束类板材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范围。因此,对这类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连接
本文介绍了以C_9 ̄+、C_(10) ̄+芳烃为原料,分离均四甲苯,以此为原料采用直接氧化法生产均酐的方法。
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正在快速改变着传统的结算和支付方式。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会使得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数量减少,进而会对
本文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耕地资源现状,就目前黑龙江省耕地存在的问题如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当前耕地问题的可持续
1988年11月上旬,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设备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来自部门、地区、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全民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勃勃丁、黄花苗,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酸性土壤、盐碱地或沙土地都能生长,生于路旁、田野、山坡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用于评价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精密度,同时反映了实验室分析质量的稳定性。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常用的几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进行
<正>回首过去的2018年,重庆市綦江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走得充实、走得坚定,全力谱写了綦江改革发展的新乐章。展望2019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目前在国内外仍属“不治之症”。其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范畴,后世医家又有“痹、顽痹”之称。临
会议
真空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颜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浅色逐步变为浅褐色、深褐色甚至黑色,这一处理手段为美化木材表面颜色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然而,如何控制真空高温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