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m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高层建筑常因建筑功能及立面的要求而出现各类非规则结构形式。其中扭转不规则问题较为突出和常见。此类建筑的延性较差,地震时结构扭转破坏具有突发性,震害严重。“高规”通过扭转周期比和扭转位移比双重控制指标对结构扭转效应进行控制。复杂非规则结构设计中如何采取措施以同时满足两个控制指标是每个结构设计者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较难处理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探讨了结构扭转的影响因素,对国内外关于扭转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我国现行规范对结构扭转控制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随后设计了不同偏心率的结构算例,并找出结构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层间最大位移、层间平均位移、层间位移角、层间平面扭转角θ随楼层的变化规律。并推导出位移比与楼层扭转角θ间的关系、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扭转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成果有:  ①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在靠近底部几层,位移比往往很难满足规范规定,但是其扭转效应并不大。原因在于位移比是一个相对指标,如果平面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值均很小,平均位移较最大位移更快趋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位移比可能会很大,而超过规范限值,从而失去其控制扭转的意义。  ②本文认为,结构平面扭转大小直接与层间平面扭转角度θ有关,而层间平面扭转角θ是一个绝对指标,是每层结构顶部相对该层结构底部的一个扭转角度。从论文第三章可以看出,在结构底部几层位移比超限,但结构的层间扭转角θ、并不大,层间最大位移,层间平均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均不大;相反中间层的扭转角更大,但是位移比却减小。  ③《高规》规定的周期比Tt/T1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很合理。比如T1大的结构,在满足周期比的情况下Tt可能比较大;T1小的结构,为了满足周期比,Tt被迫做得很小,这样使得平动较弱的结构扭转控制不严,而平动较刚的结构扭转控制过严。框架结构更容易满足周期比的要求,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中部加剪力墙,相比框架结构应该更安全,但是反而更不容易满足周期比的规定。根据文献表明周期比与位移比有一定关系,而对于扭转来说,结构平面扭转的大小直接反应在结构层间扭转角θ上。所以本文建议周期比规定可以取消。
其他文献
钢绞线网聚合砂浆加固方法是以高强钢绞线网作为增强材料,聚合砂浆作为基材组成的一种新型加固技术,具有高强、耐火、耐腐蚀、无污染、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主干路路网密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已建成通车的主干路在运营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主干路无左转接入口的不合理接入是
如何在保证强度与刚度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减轻飞行器重量是科研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采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近年来的工程调查表明,已有建筑因为耐久性问题而发生破坏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钢筋锈蚀已是公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
基于断裂力学阻裂原理而提出来的FRP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突破了FRP加固旧结构的传统思路,是“阻”的裂纹控制新方法的基本实现型式。本文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分析了FRP阻裂增强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23个单位成立了框架节点研究专题组,并于1992年编制了《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CEC
传统D型偏心支撑在小震作用下,利用支撑杆件提供抗侧刚度;在大震作用下,利用耗能梁段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保护结构主体构件。一直以来D型偏心支撑广泛运用在高烈度地震区域
随着公路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需要进行拓宽。而目前国内外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拓宽的研究很少,须对其拓宽后由车辆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支座相
近年来,由于空心钢管混凝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钢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而且具有自重轻,便于施工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等一系列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随着高性能钢
雷暴冲击风(Thunderstorm downbursts)属于极端风速(Extreme wind),由于其风速(强度)非常大、持续时间短,并且风剖面与大气边界层风剖面相差悬殊,对大跨屋盖、输电塔等结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