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958—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海、陆气压指数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近50年来,华北地区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四季气温及极端气温在90年代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及四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幅大于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华北地区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大于夏、秋季节,其中冬季增幅最大,夏季增幅最小;其中冬季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夏季最高气温增温趋势最小。华北地区极端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远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增幅。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增温效应最强,华北平原气温的增温幅度最弱。   华北地区≥0℃、≥10℃积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热量资源普遍上升,≥1012积温增加趋势大于≥0℃积温增加趋势,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北部增加幅度最高,河北东北部增加幅度相对较小;≥0℃、≥10℃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则呈后延趋势,而且起始日期提前程度大于终止日期延迟程度,≥0℃、≥10℃界限日期的提前趋势和终止日期延后趋势基本相同。≥0℃的起始日期在山西中南部、河北大部分地区提前幅度最大,终止日期在内蒙古北部和山西南部延迟的幅度最大;≥10℃起始日期在河北东部和内蒙古中东部提前的幅度最大,≥10℃终止日期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西部延迟的幅度最大。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里,春季和秋季海、陆气压指数有所增大,使得华北地区春季、秋季气温有所下降,冬季海、陆气压指数有所减小,使得华北地区冬季气温有小幅度上升:80年代以后,春、秋、冬三季海、陆气压指数逐渐下降,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均有升高,且增温幅度较大。春、秋、冬三季平均气温与陆地区域(40-60° N,70-120°E)气压呈负协同变化关系,而与海洋区域(40-60°N,180°E-130°W)气压呈正协同变化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近日,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校”授牌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乐高机器人教育登陆山西省芮城,为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添新内容。据了解,乐高“技术教育
期刊
自上世纪以来,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发展趋势。当前城市群也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但是,城市群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且漫长的过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显得更加重要。菏泽市地处鲁西南,“突破菏泽”和“鲁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水平也日益提高,与其它地区特别是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总体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效益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物流产业虽然属于新兴现代服务行业的一种,但在城市经
海岸带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是城市化发展进程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带。但是随着海岸带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淡水资源日益紧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群的世纪,城市群(带)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格局。因此,未来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带)。城市群(带)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