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世到自我实现——W.W.默温诗歌的生态解读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88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斯坦利·默温在当今美国诗坛德高望重,其诗作屡获大奖,从普利策奖到美国国家图书奖,几乎囊括了美国诗坛所有的奖项。默温也常被认为是美国诗歌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之一,自1952年出版的《两面神的面具》至2008年出版并再度获得普利策奖的《天狼星的阴影》,其诗集已有二十余本之多。默温是美国诗坛的一棵常青树,亦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变,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古典到开放,从含混深奥到充满禅思,其横亘半个世纪之久的创作生涯,引来批评界的广泛关注。  默温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其早期的诗歌诞生于新批评派大行其道的年代,通过采纳中世纪诗艺形式以及古典神话题材,诗歌辞藻华丽、周正而晦涩;其中期的诗歌阶段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此时默温树立了独特的开放式诗歌的鲜明旗帜,在创作形式、诗学观念以及诗歌意象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该阶段的诗歌创作中,标点符号逐渐隐退,早期诗歌中古典唯美的主题早已消失匿迹,充斥其中的是战争危机、自然的生态危机、社会的政治危机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等主题。默温晚期的诗歌阶段自诗人七十年代中后期隐居夏威夷后开始,诗人在毛伊岛种植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努力拯救夏威夷本土语言及文化、参禅信佛、潜心艺术。他的晚期诗歌呈现出一种禅宗式的宁静与亲近感,以及花开自在、无为而为的自然风格。默温的诗逐渐开始肯定人在自然世界中的位置,呼吁重新定义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强调人在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所应具备的责任。  默温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生涯中横亘着一条生态意识主线。诗人对于原初、自然世界的追求始终是其诗歌生涯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撇开创作技法及诗歌意象等因素,默温自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至今,一直密切关注生态问题。绿色生态思想体现在默温的末世生态视像、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层生态意识形态、自然生灵的内在价值观、生灵之间的相互依存生态观、社会生态观以及诗人的生态自我实现之中。本文立足于默温诗歌的文本细读,旨在通过对默温诗歌中自然因素的解读,挖掘默温诗歌与自然之间的无限关联。  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发了默温的末世生态诗学观。默温的诗歌深藏着一种灵视的生命特质,默温也被称作“美国的俄耳普斯诗人”、“当代灵视诗人”。本章审视“末世”主题在圣经传统及文学传统的表现,以默温诗歌中末世思想形成过程为脉络,梳理诗人末世生态思想从早期诗歌灵视视角的悲剧视像向中期诗歌绝望的末世视像的过渡过程。默温最终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生态末世的预言诗人,然而,他的末世视像不仅仅是对过往历史的追问、也不仅是对未来事件的预言,更多的是对人类及地球所处现状的一种描述。对默温而言,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生态危机,而诗人已决心不负其末世预言诗人的使命,“为即将来临的灭绝”写作。  第二章重点剖析导致地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人类中心主义并阐述默温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形态。本章分析默温诗歌作品中的神性动物、图腾动物以及自然物意象,这些意象呼应了默温自然诗歌中非人类中心主义要旨。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自然危机的罪魁祸首,与西方传统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观截然不同的是,默温的诗歌体现出强烈的生态中心意识,肯定了所有生灵的内在价值及生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其观点与深层生态思想家不谋而合。  第三章将重点放在默温作品中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城市、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上。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诗人,默温深知,社会性以及现代性对自然及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是其诗歌无法回避的主题。本章将探讨西进运动、天赋命定说所引起的社会生态危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  第四章集中于默温的生态自我实现之表现。默温的自我实现包含了三个层面:首先,是对“位置感”的追寻;其次,是对夏威夷原始文化的吸收;再次,是对禅宗文化的悟道。这三者共同建构了默温诗学王国中无以伦比的生态空间。在末世生态的阴霾下以及在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思想的对抗中、默温面临着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生态危机的困扰,他也一直在追寻自我和自然在身体及精神上的联系,这种追寻构成了诗人对生态自我认同的实现过程。  从悲剧的末世视像到抛弃个人主义,实现生态自我的升华,默温最终决定“在世界的末日这天/我想种一棵树”。当末日来临,诗人决心融入到与生态共呼吸的自然实践之中,这棵在末日被种下的树,自然自在地生长,见证末日的“日落”和飘在天空的“云朵”。这种充满禅意的自我实现,象征着末世的救赎与新生生命的开始,也实现了默温从末世到救赎的生命轮回。
其他文献
春播一年之计在于春。体会这句话最深的恐怕是农民了吧。本来觉得自己一画画的,春不春的,啥时候都能画,春来春去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可话不能说的太绝,凡事有变。这不,这几年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安妮·泰勒《拼凑而成的星球》的发表相差半个世纪之遥。身为二战后的作品,《麦田的守望者》作为塞林格唯一出版的长篇小说,尽管在出版初期该小
亨利·罗斯是当代最伟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就说是睡着了》被称为美国犹太文学的代表作,该书出版于1934年,当时美国正受到“黑色星期四”的冲击波,全社会陷入迷惘与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
通过不同处理对比了含腐植酸喷施宝水溶肥料对安吉白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含腐植酸喷施宝水溶肥提高了安吉白茶产量,与对照相比,含腐植酸喷施宝水溶肥使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认知诗学在西方发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热衷于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随着两届“认知诗学大会”的召开,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将认知诗学与中国经典诗歌的研究
主题及论题陈述:自人类社会成形以来,期间的发展包罗了多重特征,其中就有其政治方面的特征。作为重要社会活动的一种,翻译不会被排除其外,尽管翻译应有其应守的客观性。其中尤以圣
华裔美国文学是一部殖民,后殖民,同化与反殖民的历史,它涉及的主题探讨了处于边缘化危险的民族所关心的诸多问题,如:主流社会同化,接受主流文化的一代与上一代的关系,文化身份,性别
文化翻译理论将文化传递视为翻译的重要使命,而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不可或缺的媒介,在面向另一语种受众时,其字幕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电影的接受程度。而现今字幕翻译乱象丛生,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