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森林土壤大孔隙特性与水分入渗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glusa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四川岷江上游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灌竹林、阔叶乔木林和亚高山草甸等5种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染色法和分形理论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大孔隙流特征,借助单环有压入渗装置研究了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分析了土壤入渗性能、大孔隙范围和数目与植物根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阔叶乔木林以及亚高山草甸等4个群落的土壤中均存在明显的大孔隙流现象。高山栎林和岷江冷杉林群落土壤中的大孔隙流较阔叶林、高山草甸土壤中大孔隙流染色面积大、分支多,其表现更为活跃。2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初渗速率大小顺序为:高山栎林(18.40mm/min)>灌竹林(17.53mm/min)>阔叶乔木林(15.03mm/min)>岷江冷杉林(13.45mm/min)>亚高山草甸(7.72mm/min) ;稳渗速率为:灌竹林(13.79mm/min)>高山栎(13.60mm/min)>阔叶乔木林(11.80mm/min)>岷江冷杉林(10.97mm/min)>亚高山草甸(4.86mm/min)。阴坡土壤的稳渗速率比阳坡土壤高,表明阴坡土壤的水分入渗性能较阳坡好,能更有效地减少林地地表径流和防止水土流失。3采用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Philip方程和方正三方程4个经验模型对研究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方正三入渗方程模拟5个群落土壤中各土层的入渗过程较其它3个方程具有更高的精度。建议采用该经验模型模拟该区域内土壤水分渗透过程。4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土壤大孔隙流特性。不同群落的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大小顺序为:岷江冷杉林(1.200mm)>高山栎林(1.190mm)>灌竹林(1.120mm)>阔叶乔木林(1.050mm) >亚高山草甸(0.910mm)。大孔隙数目为:岷江冷杉林(4879/m3)>高山栎林(4334/m3)>灌竹林(3932/m3)>亚高山草甸(3566/m3)>阔叶乔木林(1395/m3)。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群落类型的根系生物量与稳渗速率、大孔隙数目、大孔隙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根系的生长过程对形成土壤大孔隙,进而对土壤水分的入渗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岩土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往往这些数据为工程单位单个项目分析所用或者作为档案资料存储起来。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往往隐藏着许多未被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长距离、大规模、精度高、长时间连续测量的特点和优点,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以光纤为基本传输介质和传感介质,体小质轻、防水防腐、抗电磁干扰。对于如今
山西省朔南矿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巷道及硐室分布在泥质围岩中,而泥质围岩遇水极易膨胀软化破碎,给深埋于泥质围岩中的大断面硐室支护带来较大困难,本论文以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