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焊接线能量下船板钢的组织细化机制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船所用宽厚板一直是钢材产品中重要的战略产品之一,而能适应大线能量焊接的船舶用钢更是近些年来造船业最为迫切的需求。由于大线能量焊接过程焊缝附近长时间经历高温过程,钢板焊接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发生严重劣化,导致韧性急剧下降,严重影响钢板的力学性能,所以改善焊接热影响区韧性已经成为钢铁冶金、材料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目前在炼钢过程中引入微细粒子的氧化物冶金技术是改善宽厚板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利用第三代氧化物冶金技术即钙镁强脱氧技术冶炼的DH36船板钢进行试验分析,围绕氧化物冶金技术的两大细化机理即对钢中微米级夹杂物诱发IAF细化组织和纳米级第二相粒子钉轧原奥氏体晶界两方面展开研究,探究微米级夹杂物和纳米级第二相粒子对经大线能量焊接后组织的细化法则。通过利用第三代氧化物冶金技术冶炼的含Mg的DH36铸坯钢和传统DH36铸坯钢的对比试验展开研究,对比研究发现Mg元素的加入不仅改变了铸坯钢金相组织的构成,而且对显微夹杂物的类型、大小和弥散分布程度产生了影响。Mg元素的加入不仅产生了更多的IAF去细化组织,而且使钢中的粒径尺寸主要集中在2μm4μm之间,其中诱导IAF形核的夹杂主要成分为Al2O3-Ti2O3、Al2O3-Ti2O3-MnS、Al2O3-Ti2O3-MnS-SiO2类复合夹杂物,中心部位以小尺寸MgO为核心,且钢中显微夹杂物种类更加丰富、粒径更加细小、分布更加弥散。然后围绕氧化物冶金技术微米级夹杂物诱导IAF形核细化机理对船板钢的轧材进行分析时,发现诱发IAF形核的夹杂物大小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匹配关系,本课题对此进行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钢中诱发IAF的夹杂物尺寸与原奥氏体晶粒度之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函数关系,在随着奥氏体晶粒度增大的情况下,诱发晶内铁素体的夹杂物尺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最后对船板钢进行不同焊接线能量的模拟焊接试验,对焊后组织进行分析,并通过萃取复型实验焊后试样的纳米级第二相粒子进行分析和统计,探究和分析纳米级第二相粒子在焊接过程中对奥氏体晶界的钉轧作用。图36幅;表11个;参63篇。
其他文献
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不仅可以实现我国大量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能源紧张的严峻局面。但是目前用于生物质催化转化利用的催化剂存在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仿生态繁育是当前大鲵苗种繁育的主要技术手段。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池的结构欠合理,特别是大鲵的过滤池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研
氧化镁是当前新型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结构的氧化镁在建筑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这类无机化合物复合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需要以纳米粒子制备为切入点,才能不断改善性能,为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此次研究使用了多种性质的表面活性剂与溶剂,得到的特定结构纳米粒子也有比较多的形状。生物陶瓷用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氧化锆/磷酸三钙是目前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材料,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机
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是人们面临的严重挑战,寻求绿色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并网逆变器作为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桥梁,其可靠性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精液由精子和精浆两部分组成,其中精子是携带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精浆为精子提供所需的营养和环境。精子和精浆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是成功受精的必然前提。蛋白质糖基化是最普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环境友好、简便高效和原子经济性的有机合成方法的要求,人们建立了串级反应策略,通过将多个基元反应组合在一起,自序化地进行反应,就可以直接得到目标化合
夏季高温条件下,奶牛体内积累的过多热量不能完全散发出去,极易发生热应激。已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繁殖性能和健康状态。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生理代谢状态不
随着石墨烯在生物医学技术上的发展,石墨烯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其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虽然石墨烯片与细胞膜的基本行为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但石墨烯锥在细胞环境中的行为知之甚少。与超薄的二维合成材料相比,石墨烯锥凭其特殊的拓扑结构,在生物医学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CGMD)方法,研究了石墨烯锥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观察,我们构造了具有五个不同锥角的石墨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消费量持续增加、储备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如何提高低热值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作为土壤活性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较强的溶解性与移动性,在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氮素矿化、淋溶和流失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壤微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