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sp.tritci Eriks.)的主要越夏区之一,也是我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冬繁区。小麦条锈菌白越夏区随高空气流传播到盆地冬繁区,经冬、春季大量繁殖并向外传播,成为我国其它麦区的重要春季菌源,由此可见四川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大区循环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小麦条锈菌在四川既能越冬,也能越夏.特别是小麦在川西北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种植,导致病菌能顺利完成越夏、越冬和周年循环,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发展,使川西北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之一。纵观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历史,四川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不但对当地条锈病的发生影响重大,而且对全国条锈病的发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控制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危害,不仅能确保当地小麦的安全生产,还能降低外传菌源,减轻我国主要麦区的春季防治压力。研究四川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可为病害的分区治理和大区协同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品种抗锈性和条锈菌生理小种动态变化可为预测病害流行和菌源地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病害的生态控制可为小麦条锈病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尽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对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进行过研究,但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变化等的影响,病害流行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近10年来四川小麦条锈病流行出现了秋苗病害始见期提早、流行期加长、危害损失趋重等新特点,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全省132个小麦主产县(市、区)1987~2006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域可划分为川西北越夏区、川西南越夏及冬繁区、盆地冬繁区和川东南春季流行区。GIS软件分析发现,病菌孢子在四川盆地内的传播路径为:沿岷江、涪江、沱江和嘉陵江等4条河流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传播。通过相关资料研究明确了影响四川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程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品种抗锈性、冬季菌源量(发生面积)和冬、春季的气候条件。小麦条锈病已成为影响四川小麦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四川连年大发生,究其原因,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是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本研究根据对28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并结合品种系谱分析,研究了58份四川省重要小麦品种、育种材料和抗源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Yr1、Yr2、Yr3、Yr5、Yr7、Yr9、Yr10、Yr24、YrVir1-2、YrAlba和YrSu等11个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分布在42个供试品种中,其中携带Yr2基因的品种最多,有11个;携带Yr10基因的品种次之,有9个;14个品种抗所有供试小麦条锈菌菌系,可能具有Yr5或者Yr24基因;10个品种具有未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显示,四川小麦品种抗锈性现状为:新审定品种区试抗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新品种一经大面积推广后抗锈性衰退现象十分严重,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抗锈性水平仍不容乐观。进行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和流行区的生理小种监测,掌握病菌群体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以及制定防治策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布局、轮换等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四川省小麦品种与条锈病菌互作在群体水平上的演替变化规律提供系统资料。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显示,1996-2000年间,条中31号出现频率占第一位,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1年起,条中32号出现频率超过了条中31,成为优势小种。具有较强致病力的Hybrid46和水源11两大致病类群内部虽发生着急剧分化,但两大致病类群所占比例自1997年以来一直稳定在80%以上,尤其是近两年竟高达99%以上,成为绝对的优势种群。近年来,对Hybrid46(含抗性基因Yr3b、4b)具毒性的致病类型出现频率逐年下降,而对水源11类群(含抗性基因YrSu)出现频率逐渐上升,其中条中33(Su-14)类型出现频率近年来上升明显,尤其是在2007年更高达18%,仅次于条中32,成为第2位流行小种。表现在毒力频率上,四川小麦条锈病菌群体除对Yr3b+4b毒力频率逐年上升外,尤其是对YrSu的毒力频率上升明显,且高于对Yr3b+4b的毒力频率,2007年达到100%。本研究还在三个不同生态区域对小麦与蚕豆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条锈病和蚕豆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小麦条锈病的相对控制效果可达31.3%~82.3%,对蚕豆叶斑病的相对控制效果为9.9%~26.4%。另外,作者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随机等量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田和多品种混播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发展动态。试验表明,4个或6个品种混播能有效推迟条锈病发病期,延缓发病速率,降低发病程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稳产作用。将高感品种铭贤169、川农10号、慢锈品种川麦107、生产上表现中抗的品种绵阳31、川麦37、川育18和目前大面积仍然表现高抗的川麦36单播,将川麦107、川育18、绵阳31和川麦36四组份等比混合播种(混Ⅰ),将川麦107、川育18、绵阳31、川麦37、川农10号和川麦36六组分等比混合播种(混Ⅱ),将一属Su-12致病类型、对川麦36具毒性的田间突变株接种上述品种或混播组合并连续继代繁殖9代后,病菌在各品种上的毒性均增强,其中川麦36和绵阳31上病菌分别演化为强毒性的条中32和条中33(即Su-14);抗病品种川麦36对其毒性突变具有定向选择作用,所检测的各代次夏孢子对其具稳定毒性,但此毒性在其他品种上继代繁殖9代后的部分菌株中会丧失,病菌在川麦36上连续继代繁殖6代后,毒性高于其他品种或混播组合上繁殖的菌株;在含有绵阳31、川麦36的四组份混播组合上,病菌继代繁殖9代后的毒性虽有所增强,但对鉴别寄主的毒性弱于条中32和33;而在含有上述两个品种的六组分混播组合上,病菌连续继代繁殖3代后的毒性就较弱于绵阳11和川麦36单播处理上继代繁殖相同代次的条锈病菌,继代繁殖9代后,病菌对川麦36毒性丧失,表明多组分混播不利于病菌毒性的增强。利用对四川小麦条锈病菌株具有AFLP多态性的引物,对各世代收集孢子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预扩和选扩,没有发现各品种和组合继代繁殖代次上条锈病菌具有AFLP多态性,由此可排除病菌毒性变异由机械混杂引起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乐思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以情写景,借景抒怀,蕴含着诗人对君子不得其用的无奈之意。
通过对中国实验快堆使用的钠液位计调研,发现大量程连续测量液位计几乎依靠进口。为此,研制了一种水平结构互感式液位传感器。该文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通过加工3 m
本文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48首赋格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从节拍元素、速度元素、主题长度、声部数量、主题次数、主题比重这六个方面对48首赋格进行
本文将GJB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中涉及"采购"的条款要求归集起来,逐条说明其控制要点及控制要求,并建议标准应用者结合"过程方法"的思路理解GJB546B标准中"采
针对目前LSM框架只支持一个独立安全模块的不足,提出了使用安全管理器来管理多安全模块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基于LSM框架的SELinux模型保护LKM安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使用LSM扩
新感觉派作家曾一度接近左翼文坛,但两者在文学的本质、目的、功能、价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真实性等问题的认识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就促使他们由接近逐渐走
目的分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育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筛查覆盖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吉林省2013年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共纳入15~64岁女性5 496人。计算
高兴1 Do What Makes You Happy 邹韬奋咱们孔老夫子有个最得意的门生,*《论语》里说2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位颜先生并非因为没菜吃,住在
1及早使用阿托品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旦确诊,便应立即使用阿托品.千万不应忙于插管洗胃而延误阿托品的使用.若静脉通道一时难于建立,可先肌注后再推注.
本文探讨了交互多媒体电子音乐装置所涉及的技术与艺术,以及其背后交叉学科的融合方式。以作品《彩虹·悬崖·黄昏》为立足点,简述了艺术与科技结合下沉浸式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