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方解除合同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fflyg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合同法认为,合同解除权只能赋予守约方,违约方基于自身过错而对守约方造成损害,其违约行为理应受到谴责,自然不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刊登一则公报案例对“违约方因履行费用过高,继续履行会致使双方利益不平衡,违约方因此可以解除合同”的观点予以支持。但是,从现行法律规定,不能直接得出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的结论。笔者为此产生困惑,本文先考察了理论和司法实践现状,并从立法与司法脱节、实际履行的局限性两方面阐述了禁止违约方解除合同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从法理的角度论证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正当性;在得出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下,文末阐述了该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权。第一章,通过案例介绍及思考提出本文的论点,并分析了现行法律规定与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的关系。第二章,主要从理论研究、国外法律规定和我国的司法实践现状两个方面考察了关于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情况。第三章,从两方面论述了禁止违约方解除合同存在的问题。先是阐明了立法与司法实践脱节的情况,然后从实际履行往往成本过高、特殊情形有违公平正义、实际履行并不当然可以实现合同目的三点阐述了实际履行的局限性。第四章,从法理的角度论证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正当性,即违约方解除合同符合合同解除制度的设计理念,符合合同法的价值要求,同时体现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第五章提出了违约方解除合同必须同时满足的三大条件:一是违约方非恶意违约;二是继续履行对于违约方过于严苛;三是违约方必须充分赔偿损失。第六章论述了违约方行使合同解除权的路径。第一节首先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权利性质进行明晰,提出其权利性质应为形成诉权的观点;第二节,建立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应为形成诉权的基础上,违约方在行使合同解除权时须以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机构提出,法院或仲裁机构需要对解除条件进行实质审查,实质审查认为可以解除的,应积极促成双方和解、变更合同,若协商解除或者变更合同仍不行的,才能判决合同解除。通过本文论述可见,赋予违约方在特定条件下有权解除合同具有正当性,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同时有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乃至促进社会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亚临界水萃取法是一种绿色新型样品萃取技术,试验利用亚临界水技术萃取具有抗氧化以及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的薏米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防火墙(Firewall)、入侵检测系统(IDS)或者病毒防护系统等传统的保护手段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作为新一代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网络安
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是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是有效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神经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河南省内17个城市的数据样本,针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存在预测精度低等弊端及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存在误差大、收敛慢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基于有监督的前向型神经网络模型,通
目的了解睢宁县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干预效果,为预防结核病暴发流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睢宁县5所中学756名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
<正> 李克绍教授,是当今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他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既无家传,又无名师指导,如何能在中医学术方面达到这样高深的造诣,追本溯源,还得从他学医的坚决意志和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受到了动摇,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与以往不同的责任指向和角色意识。因此,在面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教师角色受到了挑战,这需要我们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教师角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学或大学的教师角色研究,
信息技术为高效工作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也是各领域引入信息系统的原因,其目的在于逐渐改变企业现有的工作方式和培训方式。企业现有的培训方式比较单调,不利于激发员工学习的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关注与支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推动了对汽车消费的持续需求。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较经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TFI)相比,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自1989年Kiemeneij首次报道以来,TRI已逐渐广
<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到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家园相互沟通,密切配合,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偏远农村而言,互联网的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