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等鞭金藻隐花色素基因家族相关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是一类重要的蓝光受体,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细菌等生物体内。隐花色素对植物的色素累积、叶绿体形成等相关生理生化活动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蓝光可参与调控莱茵衣藻叶绿素及类岩藻黄素合成等相关生理过程,球等鞭金藻富含岩藻黄素(fucoxanthin)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质,因此蓝光及隐花色素基因对球等鞭金藻上述代谢物质合成积累应该起到积极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查找鉴定球等鞭金藻隐花色素基因并进行基因克隆及电击转化的探索,为后续研究隐花色素结构与功能提供重要前提;通过对球等鞭金藻进行ARTP诱变、光质培养,从基因工程和培养条件两方面入手,旨在提高藻株产岩藻黄素和脂肪酸能力,在获取高产岩藻黄素、DHA优良藻株和合适培养条件进行积极有益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球等鞭金藻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再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和软件,发掘到球等鞭金藻隐花色素家族基因5个。对球等鞭金藻5个隐花色素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包含一、二、三级结构,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等相关理化性质分析,并从同源序列、进化树角度上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条基因与赫氏圆石藻隐花色素基因关系尤为密切,其中IZCRY1与赫氏圆石藻CRY1的亲缘关系最为相近;IZCRY3与赫氏圆石藻CRY3两者亲缘关系最密切;IZCRY4与赫氏圆石藻CRY4处于同一小分支上,关系密切。2、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得到球等鞭金藻3个隐花色素基因全长DNA序列。以重叠延伸PCR方式得到IZCRY1基因全长c DNA序列,随后通过无缝克隆的方式构建该基因过表达载体p Pha-IZCRY1,对球等鞭金藻进行IZCRY1基因电击转化以及阳性克隆筛选,初步建立球等鞭金藻电击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电击转化后的藻株在浓度20 ng/m L的博来霉素抗性平板上长出的单藻落长势明显优于野生藻株。3、通过对球等鞭金藻进行ARTP诱变育种实验,初筛筛选出生长速率快的诱变藻株若干株。复筛以生物量、岩藻黄素产量、总脂肪酸含量和DHA含量为标准,在这四个方面均筛选得到表现优于野生藻株的诱变藻株数株。其中,MT2、MT4、MT5、MT7在生物量上较野生藻株分别提高34.07%、20.51%、66.85%、28.57%;筛选得到高产岩藻黄素诱变藻株MT4、MT5、MT6三株。总脂肪酸含量方面,诱变藻株MT4、MT5明显高于野生藻株,其中,MT3、MT4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优于野生藻株。在产DHA方面,MT4和MT5表现优异,与野生藻株比较,在每升藻液体系中的DHA含量分别高出37%和41%,单细胞DHA含量分别高出17.19%和39.18%。4、在光质培养箱中分别采用白光、蓝光两种不同光质培养球等鞭金藻,培养一周,期间每天取样进行细胞计数以及不同光质下岩藻黄素和脂肪酸以及DHA含量差异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蓝光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状态比白光略差,而且蓝光对提高球等鞭金藻脂肪酸总量促进作用不明显,但是对岩藻黄素和DHA含量起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球等鞭金藻岩藻黄素和DHA含量在蓝光、白光培养条件下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属于甲壳动物亚门,蔓足下纲,围胸目,指茗荷科,是我国重要的潮间带经济物种,因其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也是进化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物种。本文对龟足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形态学描述,并结合龟足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得到1个HMGR基因,4个CaMs基因,7个CthDs基因。对其中的CmHMGR、CmC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菌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营养物质的摄取与代谢废物的排泄、细菌的黏附作用以及免疫逃逸等,对细菌的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外膜蛋白的生成却是很复杂的过程,新生肽链需要穿过内膜,跨过没有能量的亲水性的膜间质空间,再插入细菌外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多种细胞因子与质量控制因子的协助。本研究根据外膜蛋白新生肽链在膜间质的转运过程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致病菌表现出多种耐药性。因耐药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在逐年攀升,迫切需要研究出新型抗菌制剂。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因高效且专一的杀菌能力,使其在新型抗菌试剂的研发中展现出非凡活力。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简称E.faecali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又名粪链球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或动物肠道、口腔及生殖道内的正常菌群,当
河北昌黎东部沿海地区分布大规模的海岸沙丘群,是我国海岸沙丘典型分布区域之一。本文选取昌黎黄金海岸沙丘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借助国家基准气象站的风力观测资料,结合多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探讨海岸风沙动力和海岸沙丘分布格局的关系;在海岸风沙沉积剖面OSL测年建立的年代标尺基础上,以粒度参数作为过去海岸风动力环境的代用指标,重建近三百年来研究区风沙环境的演变历史;依据典型沙丘剖面地质
DNA甲基转移酶2(DNA methyltransferase 2,DNMT2)是核酸修饰酶家族的成员,催化甲基从辅因子S-腺苷甲硫氨酸(SAM)转移到胞嘧啶残基的第五个碳位点上形成5m C。DNMT2是高度保守的甲基转移酶,能催化DNA和RNA甲基化,最近研究发现DNMT2的DNA甲基化作用很小,而是一种高度特异的t RNAAsp甲基转移酶。细胞衰老是一种应激引起的细胞周期停滞,通过抑制细胞生长
嗜肺军团菌通过其特有的ⅣB型(Dot/Icm)分泌系统将约330种效应因子转运到宿主细胞内,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测、完成自身增殖,同时引发严重的军团菌病。本论文的研究对象Lem23(另称为lpg2406)是嗜肺军团菌经Dot/Icm分泌系统转运到宿主细胞内的一种效应蛋白。为了探索Lem23在嗜肺军团菌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寻找其在宿主细胞内的作用靶点,我们解析了Lem23的结构,并对其功能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六烯酸(DHA)对脑功能发育和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作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一种无异味、易于培养、繁殖快且EPA含量丰富的海洋硅藻,也是研究EPA合成的理想模式生物。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三角褐指藻积累EPA和DHA合成的分子机制,借助相关分子遗传育种手段提高EPA和DHA产量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序列数据量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生物数据中挖掘有利信息,是生物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用低维、核心特征来表示序列,有利于提高计算效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了生物序列的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技术,将它们应用于微生物水平基因转移预测和生物序列聚类领域中,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针对其他水平基因转移预测方法计算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器、集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由RNA引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保护细菌和古生菌免受噬菌体及其他外源核酸物质的入侵。已经鉴定的CRISPR-Cas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分为两个大类。其中,第二大类CRISPR-Cas系统是通过单个多结构域的Cas效应蛋白与cr RNA(CRISPR RNA)形成复合物,从而发挥其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活性。目前,由第二大类II型CRISPR-Cas9系统和V型CR
福建境内有野生兰78属170种以上,大多种类的野生资源稀少,分布区域狭窄、生境特殊。密花鸢尾兰(Oberonia seidenfadenii)和小毛兰(Conchidium sinicum)均为近些年来在福建境内发现的新记录种,为附生野生兰,前者已知分布点极少,后者株型矮小、生境特别,均能正常开花,但结实低。植株矮小,花更小,造成其分类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另外,随着山区旅游业的开发及药用价值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