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分化,诚信危机日渐显露。在哲学伦理学意义上,诚信体现的是一种道德品质或道德规范。诚信就是真实不欺并且信守承诺,它既要求人们忠诚而不欺骗自己,同时也真诚而非虚伪对待别人。诚信危机反映的是社会诚信价值与诚信准则的缺失、缺位对社会系统造成的严重威胁。而且,这种威胁是普遍性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社会诚信传统的断裂。诚信危机通常具有内在性、潜伏性、蔓延性、难治理性的特点。从主体层面来看,诚信危机包括个体诚信危机、群体诚信危机、社会诚信危机;从领域层面来看,诚信危机包括政治诚信危机、经济诚信危机、文化诚信危机。在政治领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公共权力失信、政府决策失信、官员政绩失信;在经济领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产品信用危机、商业信用危机、金融信用危机;在文化领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的低俗化、娱乐化,教育过程中的考试舞弊、学术造假等。诚信危机是危害性的,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经济秩序,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导致政治的不稳定,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道德冷漠与滑坡。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诚信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就政治根源而言,诚信危机源自公共权力的诚信约束机制、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就经济根源而言,诚信危机源自经济主体的功利性、市场契约精神缺失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文化根源而言,诚信危机源自社会转型阶段诚信传统断裂、道德价值观混乱,同时契约诚信的文化土壤尚未形成。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化解诚信危机也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健全公共权力的诚信监督机制,建立政府及其官员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诚信道德规范体系,通过强化诚信制度来消除产生诚信危机的政治根源;必须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伦理精神,推动契约经济的常态化,并发挥经济道德的惩恶扬善作用,通过发展诚信经济来消除诚信危机的经济根源;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基因,树立和普及诚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形成养育诚信价值观的社会文化氛围。诚信不仅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更需要将之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变为道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