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菌抗药性监测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山西各地及三个外省地区采集的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cooke) Ciferri),进行了杀菌剂的抗性监测、抗性诱导、抗性菌株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毒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多菌灵平均EC<,50>值为0.1010μg/ml,对乙霉威平均EC<,50>值为2.4746μg/ml,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对三种杀菌剂的MIC值分别为0.5μg/ml,5μg/ml,50μg/ml.该地区从未用过任何药剂,故可作为相对敏感基线.2.对山西省六个地区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室内抗性频率监测表明:山西省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代森锰锌三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分别是86.7﹪、52.8﹪、83.9﹪.晋南地区对三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7.4﹪、70.5﹪、98.7﹪;吕梁地区与太原地区相对低,但对三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也都超过了30﹪.3.所有抗性菌株对多菌灵均属于高抗类型,抗性水平超过5000倍,测不出MIC值,约90﹪的抗性菌株EC<,50>超过1000μg/ml;对乙霉威有50﹪的高抗菌株,抗性水平在100倍以上;对代森锰锌各地均未发现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水平集中在50倍左右.4.对多菌灵与乙霉威具有双重抗性的菌株占供测菌株总数的44.7﹪,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对三种杀菌剂都具有抗性的番茄叶霉病菌多抗菌株.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对十字花科菜田天敌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其次研究了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制剂、印楝素及性诱剂等生物防治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然后又确定了小菜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的最初侵染源主要是越冬的菌核,其次,病残体内存活的菌丝也是纹枯病的初侵染源,病情在田间的发生、发展呈典型的S型曲线.水稻纹枯病始发期为6月下旬至7月
本试验对不同地区来源的35个小麦全蚀病菌菌株主要进行以下2个方面的研究。1)致病力测定。取每个菌株对6种作物(小麦、大麦、黑麦、水稻、燕麦、玉米)接种。分别比较其菌丝侵
社会学科内容丰富 ,涵盖的面是很广的 ,有历史的、艺术的、人文的、环保的、科技的等 ,其信息量是很大的。其中的许多知识不是学生不理解 ,而是不知道。不理解的可以由教师讲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是水稻上的一种严重的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病原为黄单胞菌属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Dye
该文从生物学、电生理学以及生化遗传学的角度研究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水稻寄主类群与菱白寄主类群之间的关系.触角电位(EAG)反应的结果表明,两类群雌成虫对本
室内恒温条件下,15~30℃范围内,温度愈高,象甲卵和幼虫的发育速率值愈大;且随着温度上升,不同温度间的发育历期差距缩短。卵和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68、8.62℃,有效积温分别为
该文通过从自然界筛选和用物理、化学方法诱变两种途径来获得非(弱)致病镰刀菌,并测定了这些非(弱)致病镰刀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作用以及接种突变株后黄瓜根系中防御酶系的
利用RT—PCR技术扩增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幼虫中肠Bt毒素CryIAc受体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所测序出的812bp的片段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且这个片段在阅
本研究利用三亲杂交技术将带有卡那霉素抗性的Tn5转座子转到果斑病菌A13和3号菌株中,分别获得菌株A13转化克隆子1036个,菌株3转化741个,共计1777个克隆子,并分别随机挑选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