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和威胁均衡理论将制衡军事强权威胁的需要视为国家之间结成联盟的根本动因,并且认为当这个外部威胁消失后,联盟的凝聚力将受到削弱,乃至最终导致联盟的解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西洋联盟(即美欧联盟)同传统联盟一样,是美欧双方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所谓“苏联共产主义威胁”而结成的特定军事联盟;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应当使得这个联盟毫无例外地失去凝聚力并最终走向解体,这也是冷战结束后许多现实主义者的共同预测。 但是,冷战结束后,大西洋联盟不仅一直持续存在,而且作为该联盟载体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经过一定的调整还发展成为目前欧洲最重要的国际安全制度,这引起了西方许多自由主义者和建构主义者对现实主义解释能力的质疑。他们批评现实主义者认为的国家之间将反复地针对强权与威胁展开制衡的观点,认为现实主义已经不能解释欧洲发生的联盟政治事实。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决定大西洋联盟关系的因素已经超越了现实主义者强调的国家对安全和军事力量的关注的影响,取而代之的中心决定因素是美欧之间存在着的成熟的民主制,高水平的经济相互依赖和发达的国际制度,作为美欧之间安全合作机制的北约组织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就被认为是上述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北约组织的扩大也被认为是西方民主制度以及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扩大。建构主义者则强调,文化、规范、和身份认同等非物质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主要作用。他们认为,在其它条件相等的前提下,国家更愿意同与自己享有相似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国家结盟。因此,当威胁平衡的格局改变时,这样一种创造了共同身份认同的联盟比独立国家为实现各自利益而形成的联盟要来得持久。 本文则在现有的现实主义联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后的现实主义解释模式,以解释北约联盟在冷战后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调整的事实。这一解释模式集中表现在:(1)强调冷战后国际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所处的单极霸权地位对于主导美欧联盟关系持续存在和演变所起的作用;(2)强调国家对于相对权力地位和安全的追求对于美欧联盟在冷战后的持续存在和几个关键方面的调整时所起的推动作用:(3)强调欧洲国家对于北约组织安全功能的认识因素也影响到美欧联盟关系的持续存在和发展;(4)在认识到体系层次上特定的国际又结构对国家对外政策行为起中心决定作用的同时,论文也强调体系因素对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影响必须通过发生在单元层次上一些干预变量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并且,单元层次上的一些因素对于美欧联盟关系和北约组织的具体变化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论文通过对北约组织在其成员、力量支柱和使命等几个重要方面的调整(分别表现为北约的扩大、北约欧洲支柱的发展和北约新使命的提出)进行详细分析,利用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该联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现实主义途径的让释。这一诊释的意义在于说明,经过正确理解后的现实主义理论仍然可以解释北约联盟在冷战后的继续存在和发展。现实主义的解释强调人们应该继续关注国家尤其是大国对于它们在特定国际结构中相对权力地位以及安全目标的追求动机。同时,我们需要注重研究单元层次上的国内政治因素和国家决策层的解读因素对于形成国家对外政策行为和具体国际结果的干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欧联盟关系和北约组织的未来走向将在根本上取决于它是否满足北约各国,尤其是其主要成员国所理解的各自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当它们认为该联盟不能服务于这些需要时,这一联盟的作用乃至它持续存在的前景仍然是令人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