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导致能源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量大,是导致全社会碳排放不断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碳排放形势,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降低交通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多采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但我国各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也存在差异,导致我国交通碳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因此,未来研究需要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决定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提供借鉴。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采用“自上而下”方法测算了我国2007-2017年30个省份(不含西藏、港澳台)的交通碳排放,认为总体上我国交通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其次,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建立了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论证了交通碳排放本身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和城镇化会显著增加邻近地区交通碳排放的结果。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有助于理解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减少交通碳排放应该关注的重点,避免再次步入高碳发展的路径之中。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城镇化会增加交通碳排放。(2)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交通碳排放本身存在正向空间关联。(3)本地城镇化会增加邻近地区的交通碳排放。(4)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低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就间接效应而言,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最大。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修正了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影响的估计系数。(2)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影响在区域间存在溢出效应的作用路径。本文研究结果为降低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碳排放、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采用“自上而下”方法测算了我国2007-2017年30个省份(不含西藏、港澳台)的交通碳排放,认为总体上我国交通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其次,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建立了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论证了交通碳排放本身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和城镇化会显著增加邻近地区交通碳排放的结果。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有助于理解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减少交通碳排放应该关注的重点,避免再次步入高碳发展的路径之中。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城镇化会增加交通碳排放。(2)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交通碳排放本身存在正向空间关联。(3)本地城镇化会增加邻近地区的交通碳排放。(4)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低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就间接效应而言,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最大。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修正了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影响的估计系数。(2)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城镇化对交通碳排放影响在区域间存在溢出效应的作用路径。本文研究结果为降低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碳排放、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