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正畸医师和成人患者对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患者拔牙(四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善程度进行主观评价,调查他们对软组织侧貌的审美要求。选取评价结果中高分组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筛选出与侧貌改善相关的头影测量指标,为临床矫治计划的制定和矫治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论文的第一部分为正畸医师和成人患者对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审美评价。选取2002-2007年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患者8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3例。描绘每位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线条图,选择30名正畸医师和50名成人患者对84幅侧貌线条图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量表)进行主观评价,并对正畸医师和成人患者的分数进行分析。2.论文的第二部分对高分组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寻找侧貌美观改善的敏感指标。选取论文第一部分高分组的30名患者,对其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客观测量。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软硬组织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VAS分值和软组织变化值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侧貌美观改善的敏感指标。结果:1.研究一结果显示:正畸医师的评价分数是63.34±24.405,高于成人患者的评分53.51±28.769。前者的评分主要集中在75分左右,而后者在65分左右。高分组的30名样本中,有28名样本与正畸医师评价分数的前30名样本相同,25名样本与成人患者评价分数的前30名样本相同。正畸医师和成人患者对高分组样本的评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研究二结果显示:(1)高分组软组织测量项目在治疗前后有多项具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唇到E线的距离、上下唇倾角及突角均明显减小(P<0.001);鼻唇角增大(P<0.001);颏唇沟倾角增加(P<0.01);上下唇颏突角减小(P<0.05);面凸角减小(P<0.05);开口度减小至正常范围(P<0.001)。(2)高分组硬组织在垂直向上的测量指标均未发生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而在矢状向上发生多项差异显著的变化:SNA和ANB减小(P<0.05);颏部发育度增加0.933mm(P<0.05);但下颌骨的位置(Pog-S)和下颌体的长度(Pog-Go)在矫治后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3)高分组牙组织在垂直向上的测量项目仅有下切牙到下颌平面的距离减小(P<0.05),上切牙及上下颌磨牙无明显变化(P>0.05);上下切牙在矢状向上均发生显著变化:U1/SN、U1/NA及OJ显著减小(P<0.001), U1-NA、L1/NB、L1-NB及IMPA均减小,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高分组有统计学变化的软组织测量指标与VAS分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54.735-2.656X1-2.310X12+2.268X13+0.650X4+0.274X7。筛选出的软组织敏感指标为:X1—Ls-E;X12—下唇颏突角;X13-面凸角;X4-上唇倾角;X7-Z角。结论:1.成人患者和正畸医师对软组织侧貌的审美要求不同,成人患者对美观改善程度的要求高。两评价组对治疗后容貌改善的评价均较好,对高分组样本的评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临床上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病例采用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矫治后,软组织侧貌得到良好的改善,上下唇明显内收,突度及倾斜度减小,上下唇与颏部的角度减小,使唇颏部的关系更加协调。Z角和颏唇沟倾角增大,使卷曲的下唇得到伸展,颏唇沟的形态更加舒展美观。鼻唇角增大及面凸角减小,使前突的面型变得直立。3.临床上对于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病例要注意垂直向的控制。防止下颌磨牙垂直伸长,控制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角的过度倾斜,防止下颌骨后下旋转,保证面高比例稳定。4.成人患者基本上无生长发育的潜力,在矫治过程中下颌体的长度、下颌支的高度及下颌骨的位置基本上无变化,正畸治疗基本是牙性效应,上颌磨牙要严格的强支抗,下颌磨牙轻度支抗,并防止下颌切牙过度内收。5.影响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的敏感指标主要是上唇的突度(Ls-E)、下唇颏突角、面凸角、上唇倾角及Z角。其中上唇到E线的距离(Ls-E)、下唇颏突角和面凸角的相关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