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网络反腐问题研究——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反腐倡廉的任务,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势不相容,权力的扩张性、排他性和独占性决定了腐败不会轻易脱离对政治体的干扰和破坏。  当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使得网络等渗透到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对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鉴于此,本论文紧扣住政治参与和网络反腐的逻辑关联,从政治参与和网络反腐的基本理论入手,阐释了政治参与的基本定义、价值功能、主要载体、发展模式,分析了网络反腐的概念内涵、历史发展、基本特点、功能作用。继而,从宏观上分析了政治参与和网络反腐的关联性,即原因维度、方式维度、流程维度和作用维度。本文第二部分着重剖析当代中国网络反腐的成效、问题与成因。中国网络反腐成就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存在于网络自身发展方面,民众参与方面以及政府引导方面,具体是:网络技术运用过程中的负效应,使部分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诈骗,获取不正当利益;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不但不能探明真相,有时还会侵害某些当事人的隐私权和自由权;部分民众在网络参与中存在道德缺失、违法暴力的现象;网络反腐的偶发性、非规范性、非制度性,不利于其长期健康科学发展;政府“迎合式”反腐易使我国反腐工作陷入运动型、选择性、随机性的误区,助长了民众对于体制外反腐的狂热,对于我国反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使网络反腐存在阻碍甚至遭受打击报复的情形。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在于网络的双面性使网络衍生出诸多问题,民众对网络运作规律尚未充分了解,政府管网治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论文最后部分从理念厘定、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认为,总体思路应该是通过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引导民众科学参与,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和提升民主理念引导民众民主参与,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民众依法参与。具体应采取以下举措来提高网络反腐的水平:一是加强对网络运行规律的探索,包括切实加强网络相关信息的预警制度建设以应对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特点,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成熟经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消除“数字鸿沟”,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等;二是提高网络管理驾驭能力,包括加强对网络相关信息的搜集能力,强化对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研判能力,提升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三是密切政府与民众的政治沟通,包括通过合理有效途径给予民众更多立法参与和政策参与的机会,使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立法和政策能更加反应民众意见,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治理政策应体现出应有的包容性,实现不同声音的表达权利和竞争权利;四是提升网络时代民众的参与素养,包括培养民众自主表达和自我约束的政治参与意识,强化民众的网络理性精神和责任担当。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从2013年6月起,中国共产党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为“教育实践活动”)。这是继中共中央推出关于改
朝鲜半岛局势正在面临犹如冷战时期的严峻形势。朝鲜方面在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的同时也退出了六方会谈,这也意味着朝鲜对外的窗口随之关闭。而朴槿惠作为韩国首位女总统,其在上
本项研究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深入发掘思想在建构政制中的作用,揭示关于政制建构的一般知识。同时,在以美国立宪为例论证思想在建构政制中的作用时,认清源于西方的现代政制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大举措中,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期刊
组织起来是关键读罢《加强维权机制建设,促进和谐发展》一文,我才明白,农民工也在企业工会的组织范围,若要表达和维护他们的权益,就应该先组织起来。目前,不要说许多个体、集
期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在邓小平、江泽民的领导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的朱镕基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较之于前二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总体形势开始由全球性冷战向区域性缓和发展。缘于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中苏两国一改初期的友好关系,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