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机器人自主捕获目标的轨迹规划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开发与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空间机器人进行自主在轨服务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而空间机器人自主捕获目标的轨迹规划与控制是实现在轨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某项目,以对目标航天器自主捕获及捕获后目标停靠等在轨服务操作为应用背景,开展了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仿真、目标航天器自主捕获、目标抓捕后复合体姿态调整和目标转移路径规划、目标捕获后轨迹跟踪控制、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推动我国空间机器人在轨服务技术的发展。针对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进行研究,基于拉格朗日法推导空间机器人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并对其非完整约束特性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研究非完整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的基础。此外,为满足空间机器人地面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对实时性、计算精度以及稳定性的要求,引入R-W方法,从计算多体动力学的角度建立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动力学计算软件,通过仿真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空间机器人自主捕获目标是在轨服务任务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本文研究了空间机器人自主目标捕获的视觉伺服轨迹规划方法,建立虚拟机械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对空间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分析与仿真。为避免视觉伺服捕获过程中目标偏离相机视场、规划的关节角、角速度超出限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约束条件下目标捕获的视觉伺服协调控制方法,包括相机视场约束和关节极限约束排斥力函数的建立,基于人工势能场法在图像空间生成规划轨迹,并通过图像雅克比矩阵将其映射为机械臂末端运动,同时引入协调控制方法减少机械臂运动所引起的基座姿态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在基座姿态、相机视场及关节运动范围受限条件下的目标捕获。针对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后复合体姿态调整和目标转移路径规划问题,通过正弦多项式函数对机械臂关节角轨迹参数化,根据基座姿态和机械臂末端位姿控制精度指标设计目标函数,由此将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非完整笛卡尔路径规划问题转换为非线性系统的优化问题;进而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现了非完整路径规划的目标,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后系统参数不确定情况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参数线性化形式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反步自适应控制律,并给出了控制器参数与系统暂态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系统,设计了一种将约束输出转化为无约束控制变量的变换,然后针对此无约束控制变量设计了神经网络反步自适应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轨迹跟踪的稳定控制并满足一定的时域性能要求。为了降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风险和成本,确保在轨任务的成功,结合目前我国空间机器人系统研制任务对地面仿真试验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与实际系统电气接口完全一致的空间机器人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并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空调的广泛普及以及消费者观念的更新,对空调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制冷、制热。在面临着全球范围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备受关注的节能问题也成为了各大空调厂商营销竞争的主要
古语有"红颜祸水",尤其先秦时期,三代各有美女灭之的故事流传,比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等。事实上,女子真能误国?在唐代,罗隐曾这样作诗写道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
植物不但能吸收矿质氮(NH4+-N、NO3--N),而且也能直接吸收有机态氮,如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等。为探讨有机态氮浓度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无菌水培条件下采用2个番茄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进行了紧密地结合,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5G时代到来,5G与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紧密地结合,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5G与VR虚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内置扭旋元件的管内旋流特性与传热效果的关联性进行研究,首次提出表征螺旋流径向流动强度的“径流数”概念及表达式,并与表征螺旋流周向流动强度的“旋流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位于岩溶地区。尽管已有不少有关岩溶对桩基的影响以及溶洞自身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多考虑单一溶洞
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直接效益和中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内容信息,同时提出了提升中国农村金融发
电力企业营配大数据的持续积累为电力用户负荷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传统分行业负荷特性研究方法在海量数据挖掘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缺乏对用户负荷年度成长
目的:了解麻风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研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麻风病的传播。方法:挑选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城市新发现的17例麻风病患者,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
研究背景: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人体防卫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病理性瘢痕的过度增长,尤其是在面颈等外露部位,则常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功能障碍。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