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基因组DNA甲基化遗传变及遗传效应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我国重要的白杨派乡土树种,具有速生、材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在黄河流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因此,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备受关注。先前的研究多集中于该树种的传统遗传学研究,如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结构分析、数量性状的QTLs解析等,但未涉及表观遗传变异领域。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特别是DNA甲基化修饰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可以在不同世代间遗传。因此,对毛白杨群体的表观遗传变异及遗传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论文首次以毛白杨432个基因型构成的自然群体和130个种内杂交子代无性系为试材,利用MSAP标记技术、多元统计和单标记分析等手段对其基因组DNA甲基化遗传变异、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毛白杨木质部、叶片基因组甲基化相对水平不同。自然群体木质部基因组总甲基化相对水平为26.57±5.86%,其中全甲基化相对水平为13.10±2.28%,半甲基化相对水平为13.47±4.64%;总甲基化相对水平低于非甲基化相对水平(42.71±6.73%,P<0.001),全甲基化相对水平低于半甲基化相对水平(P<0.001)。130个毛白杨种内杂交子代无性系功能叶片基因组非甲基化相对水平为71.86±1.01%,高于总甲基化相对水平(17.87±1.47%,P<0.01),全甲基化相对水平(9.26±0.96%)高于半甲基化相对水平(8.61±1.10%,P<0.01)。   2.毛白杨自然群体木质部基因组DNA甲基化存在丰富的表观遗传变异。9个种源间毛白杨基因组DNA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相对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山东毛白杨总甲基化相对水平和半甲基化相对水平最大,北京毛白杨全甲基化相对水平最大,河南毛白杨非甲基化相对水平最大;同时,北京、河北、山东及河南种源内毛白杨全甲基化相对水平和半甲基化相对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种源内毛白杨DNA总甲基化相对水平和非甲基化相对水平差异显著。在表观遗传多样性方面,陕西种源毛白杨多样性最丰富(1.211),而甘肃种源多样性最小(0.811)。9个种源毛白杨表观遗传分化系数分布于0.054和0.366之间,自然群体GST值为0.159。表观遗传结构分析显示,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数据矩阵(MSP)组间变异占7.700%,组内变异占92.300%,第一、第二主成分共解释总惯量的64.50%。山西毛白杨除与河南毛白杨有部分交集外,与其它各种源毛白杨无交叉。而河南毛白杨则与河北、陕西等种源毛白杨有交集。甲基化类型数据矩阵(CG-CNG)组间变异占9.000%,组内占91.000%,第一、第二主成分共解释总惯量的73.11%,河南毛白杨与其它多数种源毛白杨在一定程度上有交集,而河北、山西种源毛白杨相互独立。MSP和CG-CNG矩阵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典型对称协惯量分析认为MSP和CG-CNG矩阵分布具有相似性,第一、第二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的协惯量的68.51%、4.26%,并且CG-CNG的贡献率较大。由于植物材料定植于相同地点和取材时间的一致,消除了环境和发育阶段特异表达带来的误差,实验推测毛白杨木质部甲基化可经有丝分裂过程被继承,其表观遗传变异与遗传变异并不完全一致,并推测河南可能是毛白杨自然分布中心。   3.毛白杨自然群体木材品质等9个表型性状呈正态分布,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树高与非甲基化相对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全甲基化相对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单标记分析共检测到1101个多态性MSAP标记位点与木质素含量等9个表型性状相关联,每一标记可解释表型遗传变异1.057%(P<0.043)-7.784%(P<0.001),其中470个标记位点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表型相关联。   4.创制毛白杨种内杂交子代新种质295份,其中130个无性系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14.83±3.76μmol m-2 s-1)、气孔导度(Gs,0.29±0.09mol m-2 s-1)、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264.50±30.94μmol mol-1),幼苗高生长(H,133.59±50.44 cm)和地径(D,16.29±5.20mm)等表型数据呈正态分布,且Pn分别与H、D间呈正相关(P<0.05);表型性状Pn、Gs、H、D均与总甲基化相对水平、半甲基化相对水平显著正相关。MSAP单标记分析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MSAP标记位点与光合特征因子显著连锁,每一标记可解释表型遗传变异的3.395%(P=0.036)-18.982%(P<0.001),其中13个标记同时与生长性状显著连锁。对以上81个候选标记位点进行克隆与测序,成功获得59条基因序列,它们与编码原叶绿素酸脂还原酶的基因、或与编码细胞色素P450 CYP4/CYP19/CYP26亚家族的基因、或与编码参与光合系统Ⅱ(photosystemⅡ)有关功能蛋白的基因等具有同源性。因此,毛白杨基因组光合基因响应基因组甲基化,并且可以影响生长性状,具有表观遗传效应。
其他文献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区内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烈,生态环境恶劣,而强烈的人为干扰更是加剧了其生态系统的恶化。因此,岷江上游
大宝山矿山的开发,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矿山的开发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于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治理,宜采用地球化学工程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只有有效地对污
该文对山杨根腐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拮抗菌与病原菌对峙试验、室内化学药剂筛选、田间化学药剂防治试验以及山杨根腐病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等方面的研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乡村地域不断缩小,城市景观实体逐渐向乡村地区推进或局部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变。这一过程在时间上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遥感数据源的3S技术在林业上的国内外应用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SPOT5遥感影像数据源和3S技术的应用特点,根据当前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监测的需求,以中高分
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P.bollena Lauche)以黑龙江野生山杨为母本,新疆杨为父本的人工杂交种。虽然山新杨和其杨树他品种相比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但也常常遭受病原菌的
1989~1994年,在贵州黎平、天柱、锦屏和四川洪雅杉木种子园,围绕种子产量和品质,从生殖生物学和遗传变异两个方面,开展了观察和研究.研究认为,人开花结实角度,对无性系进行再
本文以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土壤处理下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不同土壤酸碱度条件下植物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必须要落实到特定的区域,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实践区域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林业作为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
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长期监测数据,对不同强度择伐的抚育云冷杉林(0、20%、30%和40%)和低强度择伐的检查法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