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围填海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直通车”政策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填海造地是人类进军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世界上不少沿海国家都利用围填海来拓展生存空间和生产空间。中国也是围填海大国,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经历过四次大的围填海浪潮。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海域与陆地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两者相关的法律制度也相对独立,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在海域转化为土地的这个过程中存在管理空隙。而广东省作为我国海洋大省,其围填海管理制度对于全国沿海省市来说具有标杆作用。因此,对广东省围填海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东省近几年的围填海状况,研究了其在围填海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审批流程等,从而对广东省围填海的现状和管理制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通过研究发现,按照广东省现行的围填海管理制度,填海项目竣工后需要将海域使用权证换成土地使用权证,凭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后期建设审批。并且,在换发土地使用权证时,广东省规定经营性填海项目需要重新通过招拍挂等公开出让方式取得。而本文认为该种管理模式存在审批程序重复、行政效率低下、不利于保障用海单位权益等问题。同时,本文认为目前正在各沿海省市试点实施的围填海“直通车”政策,即通过允许建设填海项目凭海域使用权证直接办理基本建设的管理方式,能有效解决现行广东省围填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围填海实践创新的“直通车”政策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正式规定,因此本文在第四章对该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这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涉及围填海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围填海“直通车”政策不仅是符合法理要求的,也是发挥海域使用权用益物权的内在要求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举措。二是从海域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审批依据入手,分析了海域使用论证、围填海项目竣工验收、建设用地预审及建设用地呈报说明四个环节的异同,认为填海竣工验收与土地建设项目呈报两个环节不仅在内容、要求上相似,并且在程序上能够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为围填海“直通车”政策找到了程序上的可行性。同时,本文在第五章对浙江省、河北省等已经实践围填海“直通车”政策的沿海省份进行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做法及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还对最早开展围填海“直通车”政策的乐清市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了其开展“直通车”的背景、政策依据、具体做法以及实际成效,从而为广东省开展围填海“直通车”政策找到了实证的依据。最终,本文在政府流程再造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方式、项目审批流程、部门职责等方面入手,构想了广东省围填海“直通车”政策,并提出了健全法律制度保障、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加强海域使用权管理及规范建设用海开发等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管网事故频发,尤其是燃气、输油、给水、排水管线事故,其发生频度和震撼效果,强烈冲击着公众的心理底线。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网埋于地下,难以管理,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赊销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快速上升,坏账损失风险快速积累,严重威胁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应收账款和赊销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提
哈贝马斯试图通过追溯以往的理想时代,激活当代的公共领域,并通过对话语的规范和交往条件的限制实现政治领域的交往理性从而应对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以便为当今日渐干涸的民
电动汽车以其使用过程中零污染、低噪声、能源效率高等特点,在世界各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中的作用备受期待。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普遍较短、充电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隐喻的研究打开了新的一页。自此以后,概念隐喻就成为众多领域的热门话题。概念隐喻理论的深远影响不仅表现在学术界,也呈现在社会生活的众多
<正>今年的伦敦蛇形艺廊(Serpentine Gallery)夏日展馆似乎格外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其创作者——来自智利的建筑师Smiljan Radic,成为继扎哈·哈迪德、让·努维尔、藤本壮介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煤矿行业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煤矿物资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如何对这些物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便成为了一件需要解决的
<正>明清两代,文人的聚合倾向十分明显,所谓作家往往都是某种共同体名义下的作家,而地域性文学社群丛生是一个尤其突出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有理由将地域社群作为明清诗文研
投保人投保交强险的要约,保险公司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保险公司拒绝承保交强险的行为是对其强制缔约义务的违反.在法律后果上,保险公司拒保交强险会面临公法上的责任毫无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在综合判断我国国情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智能化养老必然成为我国养老方式变革的重要支撑。文章对智能养老进行了SWOT分析,研究其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