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嵌入式空调末端供暖房间的传热特性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湿冷,在居民日常生活习惯、经济、能源等条件的约束下,南方地区大部分采用空调间歇运行的方式进行供暖。如何有效地改善建筑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节能省电成为这一地区需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准确地掌握空调房间的传热特性是实现这些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空调末端供暖房间内的传热关系进行研究,探寻其独有的传热特征。本文首先选用热工参数差异较大的Ⅰ型围护结构的实际房间与搭建的Ⅱ型围护结构的模型房间作为实验对象,搭建实验数据采集系统,深入分析所得数据。研究发现室内各水平面内空气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呈现中间小、顶板和地面两端大的分布特征;室内温度场出现明显的上热下冷的分层现象;当送风热射流可以吹到墙面时,与送风热射流直接接触的壁面区域的温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位置;顶板内表面的温度不均匀性最大;距地面1 m高度处的空气平面平均温度与工作区平均温度较为接近,可作为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达到设定需求值的判断依据;对于围护结构热惰性不同的房间,冷热空气湖交界面高度不同,间歇性温度场分布特征不同,且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提升可以减小竖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以长×宽×高为6.7 m×3.5 m×3.2 m的实际办公房间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围护结构热平衡方程,构建房间传热的类比电位网络图,求解各围护结构表面净辐射换热量与顶板的对流传热系数,分析房间的负荷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温度场稳定后,顶板对其他围护结构的辐射传热量为352.3 W,与虚构表面温度法计算结果相近,占总供热量的25.7%,表明辐射传热是室内传热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分析计算整个房间的热负荷构成,发现顶板的散热热流密度为16.2 W/m~2,外围护结构散热热流密度为19.2 W/m~2,表明在整个的房间热负荷中,顶板热负荷占比较大,凸显出了顶板保温的重要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不同邻室供暖工况及冷风侵入对房间传热的影响,并对顶板保温与外墙保温的节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顶板进行保温的效益要大于对外墙保温;不同邻室供暖情况对房间的温度场影响效果不同,在保证房间供暖效果不降低的条件下,当楼上邻室供暖时,节能效果最佳,至少可以降低9.5%的供暖能耗;冷风侵入对房间下部温度场影响更大,当冷风侵入的风量达到人均新风量标准45 m~3/h时,会导致工作区温度下降2℃。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含铊废水的违规排放,导致铊污染事件的频繁爆发,对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天然的金属矿物和腐殖质广泛分布于环境介质中,它们表面上的反应位点会与铊元素发生吸附络合、解吸释放和氧化沉淀等反应,改变铊在环境介质中的形态,且由于位点的非均质性,导致重金属铊与环境组分上的不同位点的络合能力及反应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显著的影响重金属铊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变过程。因此,探明重
学位
我国村镇水源存在点多面广、污染复杂多样、水源保护力度差和突发污染事故多等现实问题。针对村镇水源中常规污染物与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共存的水质特征,本文对掌握的西南和华南各省(直辖市)饮用水源地清单进行分析,选取了71处村镇饮用水源,开展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调查工作。常规污染物筛查指标包括溶解氧(DO)、氟化物(F-)、铁(Fe)、锰(Mn)、铝(Al)、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
学位
目前城镇污水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氮比低,导致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问题,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水标准。通过外加乙酸钠、乙酸或葡萄糖等传统碳源或回用厂内剩余污泥发酵液提高碳氮比,可实现进水碳氮比的有效提高,但会显著增加投资成本。初沉污泥产量大,有机质含量丰富,可生化性强,回收周期短,表现出良好的潜在碳源潜力。但与剩余污泥相比,对初沉污泥的厌氧产酸发酵研究较少。此外,初沉污泥成分复杂,难以沉降,发酵过程中可能释
学位
污水处理属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耗用主要包括电耗和药耗两方面,而药耗主要体现在外碳源投加和化学絮凝剂使用上。对于低C/N进水的污水处理厂,其生物脱氮除磷过程所需有机物不足,需要消耗更多的外碳源和化学除磷剂以使出水指标满足排放标准,这一点在低温月份显得更加突出。本研究针对重庆某污水厂脱氮除磷能耗较高,尤其是在低温月份处理成本会进一步增加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中试试验对二级处理工艺进行
学位
针对厌氧氨氧化系统硝酸盐残留,脱氮效能受限,以及缺乏除磷功能的问题,研发低碳氮比高氨氮废水ANAMMOX-电解耦合脱氮除磷技术。重点探究了电流强度对系统构建的影响;结合16S r RNA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揭示了系统强化脱氮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同时,通过对系统污泥固相磷组分形态解析,探究了系统除磷路径。研究系统考察了电压、氮磷比、负荷、温度对系统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以及关键微生物的响应机制
学位
新兴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危害,如何高效去除这些污染物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高铁酸钾(K2Fe O4,Fe(VI))是一种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的高效氧化剂,因此其在水处理系统中广受关注。尽管已有研究关注了Fe(VI)体系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能力,然而对于Fe(VI)氧化新兴有机污染物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app,M-1 s-1)随p H变化的规律却有一些具有争议的结
学位
生物滞留设施是一种方便灵活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雨水径流量增加、面源污染等问题,其污染物净化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长期关注。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难以同步脱氮除磷、溶解态污染物去除效能不稳定的问题,团队率先将黄铁矿作为基质以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实现了长期稳定同步脱氮除磷。然而,黄铁矿自养反硝化反应速率有限,不能适应高雨强密集降雨下的脱氮需求,需要与高效率的有机碳源异养反硝化结合
学位
在全球水资源匮乏与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城市供水管网的实测数据对漏失事件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已经成为我国供水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现有漏失识别方法中数据时空规律特征分析不足、单时间步长的预测模型效率低下、漏失事件判断依据单一等问题,在我国分区计量管理的基本策略下开展了数据驱动的漏失识别方法研究,使用Informer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长时间序列压力数据的预测,并通过多维变
学位
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供水管网由于受制于城市规模、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条件下难以做到管网监测全时段全范围覆盖。本研究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4706)—《三峡库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供水管网水质污染事件,来降低供水水质污染造成的危害,以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作为切入点,对山地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从而提高城
学位
生物膜内底物的质量传输是决定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性能的关键因素,因为传质通常被认为是底物消耗的速率限制过程。水动力条件和生物膜结构对传质规律和机制的影响至关重要。污水处理的水动力环境基本上为紊流,自然界和工程中大多数紊流都具有时均速度和脉动速度,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耦合,难以区分各自的效果。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关于紊流对生物膜传质影响的研究尽管表面上聚焦于某个时均参数或脉动参数,但实际结果均来自二者的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