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毛连菜(Picris japoncia Thunb.)为菊科毛连菜属植物,又名羊下巴。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或田边、河边,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及山西等地,其中山西主要分布在太原及周边县市、交城、五台等地区。全草入蒙药,具有清热、消肿及止痛作用,据《西藏常用中草药》记载日本毛连菜苦、咸、微温,入肺经,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宽胸,治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胸腹闷胀等,临床用于瘟疫、结喉、乳腺炎、脑刺痛、腮腺炎、阵刺痛等。目前国内学者对兴安毛连菜染色体核型做了分析,研究了兴安毛连菜系统演化位置和相近种亲缘关系;国外研究表明毛连菜(Picris hieracioides subsp)花中主要含内酯,全草含毛连菜苷;课题组前期对日本毛连菜进行了降血糖药效学物质基础研究,并且筛选了日本毛连菜降血糖有效部位,同时对其抗糖尿病肾病作用以及降糖机制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日本毛连菜化学成分研究、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抗氧化能力分析和抗血管生成活性筛选以及日本毛连菜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分析。
1.日本毛连菜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运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日本毛连菜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从中分离出十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等方法并与文献报道的相对应数据比对从中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芦丁、丁香苷,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日本毛连菜中发现。
2.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根据物质特定的理化鉴定反应,对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黄酮、酚醌、甾萜、皂苷和少量的多糖及内酯类。
对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测定日本毛连菜各部位中黄酮的含量,并进行显色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实验;采用福林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日本毛连菜各部位中多酚的含量;以香草醛-冰醋酸溶液为显色剂,齐墩果酸为对照测定日本毛连菜中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日本毛连菜中乙酸乙酯部位中黄酮类成分最多,皂苷类和多酚类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
3.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分析
对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利用TBA法测定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对二价铁离子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采用邻二氮菲-二价铁离子氧化法检测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对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DPPH·法测定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对DPPH·的清除率;运用K3Fe(CN)6法测定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效应和还原能力,可抑制·OH、O2·-自由基的产生和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进而确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抗氧化能力较强部位。
4.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抗血管生成活性筛选
利用斑马鱼模型对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进行筛选,以抑制率为指标来衡量药物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三个剂量范围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均显示出了抑制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的活性,而日本毛连菜水部位、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抑制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但是乙酸乙酯部位则显示了不同的规律,这可能与此部位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本毛连菜不同部位在抗血管生成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这对日本毛连菜单一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日本毛连菜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研究
采用HPLC方法,通过对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等方法学考察,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日本毛连菜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比较其色谱图,确定共有指纹峰,并采用计算机软件对色谱峰数据进行相似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十批样品指纹图谱11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均小于3%,指纹图谱相似度达92%以上,为日本毛连菜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为了更好全面的研究日本毛连菜所属菊科植物的科研进展,本文的最后阐明了菊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学的研究状况,归纳总结了该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类型及研究的进展,并且详细阐述了菊科植物的广泛药理作用,显示了菊科植物潜在的药用价值及研究前景,同时也为更深入的研究日本毛连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