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管制的不断放松以及行业界限的逐渐模糊,一个动态的竞争环境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新环境下,企业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不断增多的战略不连续性,这些都在迅速地改变着竞争的本质,竞争环境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超竞争”的特征,所有战略行为的“有效期”不断被压缩,战略更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这种高度动态多变的环境不断地产生混乱、非均衡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几乎形成了一种永久性的不均衡状态,这使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企业面临的环境日渐复杂化,和环境剧烈变化使其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战略的制定。首先,传统的战略范畴由于其依据的前提假设发生变化,已不能为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发挥作用。同时,传统战略观亦不能对企业竞争中出现的新现象提供充分的解释力。因此,在原有的理论上进行突破显得极为迫切。基于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用柔性观点发展新的战略观——战略柔性,是使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新思维。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为企业在动态环境下重新理解战略提供新的视角;对企业建立动态竞争优势提供具体模式和途径。
由于环境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1)放弃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转向动态复杂模式;(2)实现从静态观点向动态观点的转换;(3)从单一的产品市场竞争领域转向多层竞争体系;(4)从传统静态竞争向动态竞争转变。
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在激烈的动态竞争环境中,不存在永远得以保持的某种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拥有者最多只能在竞争对手展开反击前的短暂的时间内利用这种竞争优势而获得超额收益。随着竞争对手的反击和环境的变动,企业的原有竞争优势就将瓦解或崩溃。企业只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保证在原有的竞争优势被侵蚀之前产生新的支撑企业盈利的竞争优势,从而才能长期保持不断持续存在的竞争优势。由于路径依赖性,新的竞争优势一般在原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并提高。所以可以说,动态竞争优势是各个静态竞争优势的连续积分的过程,是短期竞争优势的包络线,
那么在动态的环境中,企业应持有怎样的一种战略状态以实现动态竞争优势。而这种战略状态的前提和依据的科学范式与传统的战略理论是不同的。本文提出用战略柔性描述这一状态,在本文中战略柔性是指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以开放的态度,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实现系统内部动态求新,增强各子系统的协同,充分整合系统资源和能力,以提高动态竞争力为导向,最终实现企业内外和谐的战略思想。
由于来自动态环境的挑战,企业的竞争优势呈现一种动态化,在对动态竞争优势的全面剖析后,笔者认为战略柔性在构筑动态竞争优势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因此透析了战略柔性的形成机理。透过资源基础理论、能力理论及和谐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战略柔性的形成是人性因素和物性因素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人性因素即“和则”,主要是消除不确定性变量,如权力配置、契约调整、文化渗透等;物性因素即“谐则”,主要是起优化作用,如结构、流程、制度等。就今天的企业实践看,人性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是管理高层的推动,而物性因素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的整合。
战略柔性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决定的:它首先受组织高层管理者的意图和决策的影响,他们的意图和决策决定着战略柔性的走向;其次,公司资源的固有柔性和在重新界定可用资源的使用战略以及为支持上述战略而重新构造、重新配置合理的资源链中管理者所具有的协调柔性是战略柔性的基本来源。其中信息化的整合会大大提高公司资源的可变性。在实践中,企业必须按照动态环境的持续变化要求,沿着不同维认真考虑组织所需要的柔性类型和水平,从物性因素和人性因素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战略管理柔性以应付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对管理所提出的挑战,营造出动态竞争优势。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战略柔性的操作模型。由于在实践中,要使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得以实现,必须要对判断战略柔性的有效规模,同时进行优化,才能体现战略柔性的实践意义。
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下,很多过去行之有效的思维和方法,都需要总结和更新。为了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和动态竞争的压力,如何使企业获得动态竞争优势?本文认为战略柔性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案。本文从战略柔性的兴起、形成机理出发,研究设计了企业战略柔性操作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应用战略柔性构筑动态竞争优势。
最终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1)战略柔性是一个柔性体系,是多项复杂要素的动态组合,它包括公司战略逻辑层面、资源和能力层面,价值链层面和产品和服务层面。在战略柔性体系中,每个层面的柔性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和行动。
(2)战略柔性的形成源自管理高层的推动和信息化整合,在战略柔性形成的过程中,受到高层领导能力的影响,他们的意图和决策对战略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领导能力是战略柔性的催化剂。信息化整合使物化因素实现优化配置。
(3) 战略柔性的形成有自身的前提和支持,战略柔性的操作模型是对战略柔性的直观展现,表明了战略柔性实现的理想化模型。事实上,在具体应用中会出现多种形式。
(4)战略柔性能应用于构筑动态竞争优势。同时认为一个企业能够拥有的(内部)资源是有限的,过多的关注和依赖企业内部资源会导致战略短视症。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更应该以动态的协同战略观来追求外部资源的获得,从而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如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方式。本文从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两个方面阐述了战略柔性对动态竞争优势的优化路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柔性不一定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相反维持柔性要求一定的资源,会降低企业的效率。只有在动态的环境中,柔性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战略柔性是企业应对复杂动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其价值在于为战略变化和战略惯性之间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思路。
由于有限的资料来源,以及本人的能力所限,所以文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遗漏和欠妥之处。如本文的研究结论缺乏实证的检验等。因此,在相关领域还应对以下问题做深入研究。
(1)实证的研究。纵观国外关于此方面的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战略柔性形成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二是战略柔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对我国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在以技术变革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全球竞争等因素所共同作用的动态环境中展开经营活动,而且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展开竞争。因此,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柔性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此方面的实证分析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并且,企业如何培育战略柔性尚有更广泛的研究余地。
(2)战略柔性陷阱的研究。战略柔性是企业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但是开发和保持快速行动和高度竞争多样化的能力常常意味着高昂的成本,企业必须在这种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进行权衡。科学的柔性管理是在潜在柔性与现在柔性之间求得适当的平衡,并使它们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所要求的柔性水平保持动态适应性。
实际上,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企业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警告:过度地追求柔性也可能存在副作用,即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柔性陷阱”因此后继的研究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陷阱:陷阱一,构建全柔性组织;陷阱二,过度地追求联贯一致性。
(3)战略柔性有效规模的量化研究。事实上,这部分的工作范围多数在价值连配置环节,但由于企业渐渐无边界化,研究可能涉及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单元,难度较大。
从内容上看,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首先剖析了动态竞争优势,认为战略柔性对形成动态竞争优势有巨大的价值。第三章透析了战略柔性的形成机理。第四章阐述战略柔性的操作模型及如何具体运用战略柔性构筑动态竞争优势。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表述了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