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碘泡虫和绒螯蟹肝孢虫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引起的鲫洪湖碘泡虫病是当前我国鲫鱼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病原丰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洪湖碘泡虫的定量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异育银鲫洪湖碘泡虫病的早期诊断,且可用于养殖环境中洪湖碘泡虫的定量监测,为该病的爆发风险预警及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手段。
  本研究根据洪湖碘泡虫的ITS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洪湖碘泡虫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及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出洪湖碘泡虫,而与多涅茨尾孢虫、倪李碘泡虫、普洛宁碘泡虫、吴李碘泡虫之间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3.02×102copies/μL,灵敏性较常规PCR高出10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可定量检出洪湖碘泡虫全生活史阶段,包括鱼体内移行发育的前孢子阶段及养殖环境的水样及底泥样中分布的洪湖碘泡虫。因此,所建立的洪湖碘泡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稳定,可应用于对异育银鲫全养殖阶段养殖系统中分布的洪湖碘泡虫进行定量监测。
  “水瘪子病”(肝胰腺坏死症)是近几年对河蟹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之一,给河蟹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绒螯蟹肝孢虫(Hepatospora eriocheir)是一种寄生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微孢子虫,被认为可能与“水瘪子病”的发生相关。因此,建立快速定量检测绒螯蟹肝孢虫方法不仅可为研究绒螯蟹肝孢虫分子流行病提供技术手段,也可用于河蟹“水瘪子病”的病因分析。
  本研究根据绒螯蟹肝孢虫的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绒螯蟹肝孢虫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并对有“水瘪子病”症状的绒螯蟹病料样品的绒螯蟹肝孢虫进行定量检测,以进行感染丰度与症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所建立的QPCR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7;特异性强,与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对虾肝孢虫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好,组内、组间的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敏感性更高,相比之前报道的绒螯蟹肝孢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更高(79.1%vs.98.3%),灵敏度更高(200copies/μL vs.2.87×101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对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等不同地理株的绒螯蟹成蟹,发病水域的蚤状幼体至成蟹阶段的绒螫蟹及不同感染症状的绒螯蟹进行感染强度的定量检测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地理株的绒螯蟹普遍感染绒螯蟹肝孢虫;(2)绒螯蟹肝孢虫感染可能发生于第二次脱壳后;(3)绒螯蟹肝孢虫仅感染肝胰腺,而不感染其它组织;(4)绒螯蟹肝孢虫感染与“水瘪子病”不相关。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根本。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一方面,氨氮是水中最常见的一种污染物质,也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易富集的污染物,氨氮的积累不仅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在养殖水体中还会对养殖的经济动物造成毒害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氮源,氨氮可以被各种植物以及微生物同化利用。小球藻是水体中广泛分布的真核微藻,它对各类的胁迫均有一定的耐受性,且可
学位
本研究以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CAS V)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制粒工艺(颗粒工艺和挤压膨化工艺)、不同原料粉碎粒度和制粒温度对饲料品质和异育银鲫生长表现的影响;并针对颗粒加工所生产的颗粒料的水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行粘合剂的补充,探究不同粘合剂类型和水平对饲料品质和异育银鲫生长表现的影响;针对膨化加工过程中维生素易损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对虾是对虾科动物的统称,属于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是水生动物的重要代表类群,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同时,对虾又作为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虾基因组的破译和大量组学数据的积累,不仅对阐明对虾特殊的生命现象、解析对虾的适应性机制、研究对虾乃至甲壳动物的演化历史和生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以对虾代表的经济甲壳动物的遗传育种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
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选取对虾养殖生产中较为突出的三种不同致病因素——黄曲霉毒素(AFB1)、高密度养殖、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作为胁迫因子,分别对健康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胁迫实验,研究不同致病因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免疫以及营养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转录组和微生物16S测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对虾肝胰腺和肠道对不同致病因子的
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贝类。在文蛤养殖过程中,弧菌感染引起的爆发性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了解疾病发生和致病机理,可以为病害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基础。本研究利用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文蛤进行人工模拟攻毒感染实验,通过转录组分析了弧菌感染过程中文蛤肝胰腺免疫和代谢响应,研究了弧菌感染早期肝胰腺载菌量和免
学位
作为栖息在潮间带的重要经济物种,牡蛎经常受到强烈的温度波动胁迫。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栖息在潮间带的生物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牡蛎的夏季大规模死亡现象对产业造成巨大经济影响,其被认为与高温胁迫有关,因此研究牡蛎热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生态和产业意义。本研究选取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和热适应能力差异的巨蛎属两姊妹亚种—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和福建牡蛎(C.gigas 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