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成虫复眼背腹部结构差异及转录组数据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肩星天牛是世界上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复眼是光肩星天牛主要的视觉器官。开展对光肩星天牛复眼结构及转录组学的研究对探明其感光、趋光机制,深入研究其防治方法等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利用扫描、光学、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光肩星天牛复眼的外部、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复眼背、腹部区域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光肩星天牛复眼背、腹部结构差异的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光肩星天牛复眼呈黑色肾形,具有对称性,位于头部前侧,被触角分成背、腹部两个区域。复眼的腹部区域的复眼面积远远大于背部区域。复眼表面光滑,各个小眼面呈凸起状,相邻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腹部小眼,靠近复眼中心部位的呈正六边形,有少许呈正五边形,边缘部位呈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面积2262.41±53.76μm2,五边形的面积2602.66±64.53μm2。与腹部区域小眼相比,背部区域小眼面较凸出,大多数小眼呈现不规则形状,;复眼腹部区域有两排对排的正五边形的特殊区域。雄虫小眼数约1004±11.57个,雌虫小眼数约1027±8.19个;雌雄虫复眼的小眼个数无显著差异;但是,雌虫小眼直径显著大于雄虫小眼直径。
  (2)光肩星天牛的复眼属于并列型像眼,每个小眼由1个角膜,一个伪晶锥,两个初级色素细胞,次级色素细胞,视杆和基膜组成。角膜旱厚透镜模式,超微结构显示角膜呈层状结构,分为角膜外层和角膜内层,外层层与层之间11紧密,而内层疏松。角膜直径在雌、雄间存在显著差异。相邻角膜之间有膜问鞘把两个小眼分开。晶锥呈倒圆锥形,透明状,属伪晶锥,被分成四部分。视杆由8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其中R1-6围成六边形,包围着R7和R8形成了半融合型视杆,R2、R5、R7、R8和R1、R4的微绒毛方向垂直,R3的方向和R4垂直,但是在R3和R4之间有一小块区域的微绒毛方向和视杆方向平行,R6的方向和R1和R5呈一个锐角。初级色素细胞分布在晶锥周围,次级色素颗粒分布在小眼品锥和视杆周围。基膜位于复眼的底层,有许多微气管。光肩星天牛复眼的小眼间火角7.26°-10.45°。复眼参数P值7.68-12.24μm·rad;背部的复眼参数都大于腹部的。背部复眼更能适应暗环境。复眼对光的聚集能力指标F值0.92-1.15。复眼的敏感度59.19-89.74。小眼接受光线近似角度16.260-23.92°。光肩星天牛复眼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较低的分辨率。
  (3)复眼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光暗变化。晶锥在暗适应条件下横截面成4分裂状,能看到明显的分裂线,而在光环境适应条件下不到分裂线,晶锥呈平滑的圆面。暗适应下晶锥周闱色素较多,而光适应下的晶锥细胞周围色素细胞较少。色素细胞在光适应环境下主要聚集在晶锥和视杆之间,基膜处也有少许。而在暗适应条件下色素围绕在晶锥剧围及晶锥下方,视杆周围色素也比光适应下多,基膜处色素未见差异。视杆横切面任光适应下呈近圆形,已看不清具体的结构,而在暗适应下的视杆横切可以看到由视网膜细胞组成的近六边形,有间隙。从纵切的石蜡切片看出,暗适应下的视杆周围色素明显多于光适应下,暗适应条件下基膜色素向远心端移动造成基膜色素比光适应少。光、暗条件处理后的复眼晶锥长和视杆横切面直径存在显著差异(P<0.05)。
  (4)光肩星天牛复眼背、腹部的角膜厚度和视杆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复眼背部角膜厚度101.96±1.09μm,显著大于腹部的角膜厚度92.89±0.77μm。腹部视杆长度为115.33±2.45±m,显著大于背部视杆长度91.66±1.20μm。
  (5)光肩星天牛复眼背部和腹部比较,有差异表达基因606个,其中光肩星天牛背、腹部差异基因上调数目为415个,下调基因数目为191个。差异基因在表达量上也是具有显著差异。而在对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在跨膜运转、氧化还原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素;胞外区;辅因子结合、气味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角质层的结构组成、蛋白质水解、转移酶的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酪氨酸代谢。
其他文献
我国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对野生花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效果。本试验以大花银莲花(Anemone silvestris L.)种子为试验材料,探究了温度及激素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丛生芽诱导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两种途径建立大花银莲花组织培养体系,筛选出最适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基,上胚轴、下胚轴、叶片、叶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不定芽增殖
塞罕坝地区地处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交汇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该地区森林植被发生严重退化,形成大面积的沙荒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逐渐形成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lii Mayr.)、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和云杉(Picea asperataMas
学位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于中国的特色果树,是重要的干果树种和药食两用的经济林树种。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s,RNases)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类核酸水解酶,分为RNase T1,RNase T2和RNaseA3种类型。植物中RNase T2家族参与抗逆反应、衰老脱落、自交不亲和等过程,但目前对枣RNase T2基因家族的研究还很少。枣的全基因组测序
学位

全红杨(Populu.,deltoides,‘Ouanhong’)和炫红杨(Populus deltoides‘Xuanhong’)为美洲黑杨优良品种2025杨(中林2025)(Populus deltoides cv.‘Zhonglin2025,)的芽变彩叶品种。全红杨春季叶片呈紫红色,夏季为紫绿色,秋季逐渐变为橙黄色;炫红杨较全红杨叶色更加亮丽持久,时一片颜色从萌芽期的鲜红色逐步变为落叶期的橙
学位
白榆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乡土树种,是景观及绿化的常用树种之一。培育白榆的多倍体品种,可为榆树的品种选育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秋水仙素诱变得到的3个白榆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叶片解刨构造、叶片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等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行了叶片转录组测序,探讨多倍体与二倍体基因表达变化,并对白榆多倍体SOD酶基因家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其育种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外源液体导入技术是以树液的流动和叶片的蒸腾作用为驱动力或外力,向树体输送杀虫剂、杀菌剂、液体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液体的技术,利用外源液体导入技术将染液导入树体是一种通过改变木材材色提升杨树木材附加值较为有效的方法。利用外源液体导入技术把染液导入树体中对丰富木材颜色,提高杨树木材使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6年生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试
学位
基于热技术的热扩散式探针法(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TDP)测定树干液流是林木水分消耗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为了验证该方法在散孔材树种树干液流测定中的适用性,本文选择北方主要散孔材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和馒头柳(Salix matsudana)为研究对象,设置三种加热模式(持续加热、加热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经济树种,杜仲叶含有许多活性成分,作为药食同源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叶用杜仲的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选育出适合不同地区高产优质的杜仲叶用新品种对发展杜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研究引种的5个不同品种杜仲叶的主要药用成分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比较不同品种杜仲叶不同牛长时期主要药用成分的差异,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测定不
学位
为了探索‘长富2’苹果最佳的补钙措施,有效降低苦痘病的发生,为生产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以15年生‘长富2’苹果树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树干输注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次数的钙肥对树体不同器官(叶片、枝条、果实)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CaM含量、矿质元素含量,果实品质以及苦痘病发病率的影响;探索苹果钙素吸收分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的关系,为苹果
学位
盐碱化土壤经常会伴随干旱,对植物生长及生理代谢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种子和二年生文冠果苗为材料,用15%PEG6000分别处理文冠果种子和2年生文冠果苗,通过测定苗木在不同浓度NaCl(50、100、150mmol·L-1)、(0.25%、0.35%、0.45%)胁迫下叶片形态、渗透调节系统、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光合系统、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