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c网络QoS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caore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移动自组织AdHoc网络中,通信并不需要有线基础设备。随着移动和手持设备的普及,AdHoc网络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在AdHoc网络中支持QoS已经成为必然。但由于带宽限制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在AdHoc网络中支持服务质量(QoS)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对于在Internet和其它网络结构中支持QoS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部分成果并不适用于AdHoc网络环境。 本文对AdHoc网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QoS研究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AdHoc网络的QoS路由协议、服务框架模型、拥塞控制、带宽估计算法及TCP性能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针对AdHoc网络信道带宽有限及节点间信道共享传输互相影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信道的路由模型称为DCRF。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两种信道控制策略,分别称之为DCRF1和DCRF2。仿真表明,该模型能降低包冲突概率,提高网络性能; 2)在QoS路由中,稳定的链路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移动频繁的节点,它的链路是不稳定的。稳定性好的链路代价值小,稳定性差的链路代价值大。通过获得节点的位置、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等信息来得到网络的全局视图,便可利用此视图进行路由优化和路由计算,发现稳定路由。基于上述思路,提出了三种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计算和路由优化方法,分别称为PAODV、ELAR1和LAMR; 3)为了实现QoS保障功能,需要一些网络当前状态参数的支持。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特点,提出了一种信道可用带宽估计模型。该模型不需要节点间周期性交互自己的业务情况,而是通过节点在线监测信道业务发生情况,并结合节点内队列长度来估计信道可用带宽; 4)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QoS框架模型。该模型不需要复杂的资源预留和维护机制,引进队列管理机制用于拥塞控制,并采用链路状态动态监测机制来对网络相关协议栈进行调整。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可用带宽估计来确定拥塞程度,并根据包类型进行管理的队列管理算法; 5)提出一种分布式QoS路由保障算法,称之为DQR。算法以带QoS增强功能的AODV路由协议为基础,由QoS路由发现、QoS路由维护及快速恢复、临时资源预留等部分组成,并提出了一种在接收端对数据流业务质量进行监测的占用带宽估计算法。基于此算法,在业务质量低于QoS请求时,主动启动QoS路由快速恢复过程; 6)提出了一种AdHoc网络下的TCP协议改进机制,在TCP层和网络层间增加了一个网络状态层,此层所保留的当前网络状态信息(链路可用带宽、链路断开通知等)直接影响TCP协议行为(慢启动、拥塞避免、错误重传等)。利用节点带宽估计算法在慢启动阶段就对对拥塞窗口的尺寸进行最佳设置,同时不断动态调整窗口大小,以适应网络的动态环境变化,并具备主动拥塞避免机制。利用网络层的路由维护机制显式地通知TCP丢包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拥塞控制。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CORBA为通信模型、TMF814规范为信息模型实现EML-NML接口(接口的实现称为NI814)。并提出浮动接口技术实现接口和EMS的松散耦合框架,分析了该技术对组网复杂度、软件成
本文详细分析了大集中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特别是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面的系统需求。作者研究了应用广泛的三个访问控制模型:DAC、MAC和RBAC模型,并且进一步研究了RBAC模型的管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软件规模的持续扩大,各种企业管理系统对于安全高效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已不再适合逻辑更为复杂的企业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能满足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指标的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支持网络连接的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机顶盒、手机、PDA等嵌入式设备日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嵌入式浏览器
本课题研究了客观题、Windows操作题和Office操作题三大类9种题型的题库建设及自动组卷。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三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掌握情况,而主观操作试
视频目标跟踪技术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身影,视频目标跟踪技术作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在视频监控、人机交互、机器人导航以及自然灾害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视频目标跟踪仍
本文研究了网络化业务信息系统的通信方式选择和网络安全问题,以降低网络成本的同时确保系统的安全。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了几种
通过各种捕捉设备获取的多媒体数据通常是高维的,它们不适合通常在少量特征上能够准确分类的分类器。因此需要基于维数约减的特征抽取过程来去除或弱化那些不重要的特征,而保留
  本文就中文全文检索的不同算法模型,特别是基于分词和基于单字的不同全文检索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现的难点,针对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不依赖于具体机器和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