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飞行器执行器故障约束下的非线性容错控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旋翼飞行器以其体积小、可垂直起降、机动灵活等特点,已经在对敌作战、航空摄影、快递运输等军事、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执行机构是否可倾转,可将多旋翼飞行器分为固定倾角多旋翼飞行器和变倾角多旋翼飞行器。固定倾角多旋翼飞行器包括四旋翼飞行器、六旋翼飞行器、八旋翼飞行器和共轴六桨飞行器等,其动力学特性分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变倾角多旋翼飞行器以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为主要代表,机械构型和力矩分配原理与固定倾角多旋翼飞行器存在较大的区别,其作为一种新构型多旋翼飞行器,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机动性好等优点。本文以四旋翼飞行器和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为例分别对固定倾角多旋翼飞行器和变倾角多旋翼飞行器进行研究。为了保持四旋翼飞行器的姿态稳定,需要电机和螺旋桨持续快速响应,这使得其发生故障的几率大大提高。与四旋翼飞行器相比,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的尾部通常装有一个可倾转舵机以实现力矩平衡,舵机的持续摆动使得其成为三旋翼飞行器发生故障几率最大的执行机构。由于四旋翼飞行器和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均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具有静不稳定、欠驱动、强耦合等特点,一旦发生上述故障,飞行稳定性会急剧下降,甚至失控。如何保证多旋翼飞行器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得到有效控制,正成为多旋翼飞行器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多旋翼飞行器执行器发生故障时的容错控制,主要方法通常包括主动容错控制和被动容错控制两种。主动容错控制通常需要进行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故障重构等步骤,被动容错则依赖于控制算法的鲁棒性抵消故障影响。前者针对不同故障“对症下药”,控制效果好,但所需计算量很大,工程实现较为困难,相关验证主要通过数值仿真实现;后者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低,应用较为广泛,但容错效果较前者差。因此,如何设计高效的容错控制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围绕当前多旋翼飞行器容错控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四旋翼飞行器和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执行器发生部分失效或堵塞故障时的容错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对多旋翼飞行器动力学分析所用坐标系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三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分别采用欧拉角法和单位四元数法,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四旋翼飞行器和三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并对其执行器发生故障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后续控制器分析、设计。2)针对四旋翼飞行器执行器发生部分失效故障时的姿态控制,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将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以乘性因子形式加入系统模型,得到故障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未知外部扰动力矩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算法的被动容错控制策略,并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渐近稳定性。在四旋翼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实时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抵消外部扰动力矩和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3)针对四旋翼飞行器执行器发生部分失效故障时的姿态控制,将故障矩阵与升力向量直接相乘,提高了模型准确性。引入浸入–不变集(Immersion and Invariance,I&I)观测器对执行器故障进行实时观测。针对观测器设计中出现的偏微分方程无解的问题,引入状态估计向量构造全微分方程以保证方程有解。为了补偿状态变量与状态估计变量之间的偏差,设计动态增益因子,使状态估计误差渐近收敛于0。根据观测器的参数有界性分析,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容错控制器对执行器故障进行实时补偿,并采用Lyapunov方法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借助硬件在环仿真实验,通过与传统滑模控制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论文所提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容错性能。4)针对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发生舵机堵塞故障时的姿态控制,设计了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对舵机故障进行观测,采用鲁棒误差符号函数积分(Robust Integral of the Signum of the Error,RISE)算法设计了容错控制器,同时对故障观测误差和外部扰动力矩进行补偿。采用Lyapunov理论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证明。设计、搭建了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在该平台上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传统PID算法和反馈线性化算法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容错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容错效果。5)针对倾转式三旋翼飞行器舵机发生堵塞故障时的位姿控制,由于系统具有典型的欠驱动特性,将动力学模型分为高度子系统、外环平动位置子系统和内环姿态子系统。高度子系统和外环平动位置子系统采用I&I自适应方法对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进行补偿,得到外环子系统的虚拟控制输入和内环子系统控制目标。内环姿态子系统首先采用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对舵机堵塞故障进行观测,然后设计了RISE控制算法对故障观测误差和外部扰动进行补偿。采用Lyapunov方法对内外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硬件在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所提方法对三旋翼飞行器舵机堵塞故障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太赫兹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如何实现对太赫兹波的自由调控以及实现各种性能优异的太赫兹功能器件成为太赫兹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编码超构材料对太赫兹波的调控特性以及超构材料应用在癌细胞凋亡率检测等方面。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可归纳如下:1.为了实现太赫兹波段宽频段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缩减,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非定向散射特性的1bit编码超构材料。不管是平面还是弯曲的编码超构材料,在很
学位
针对地质环境监测等应用对高分辨率、高精度热红外影像数据的迫切需求,本文搭建了一套无人机机载轻量化光学拼接红外成像系统以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热红外影像数据。成像系统非线性畸变以及无人机飞行姿态、成像倾角等因素的变化会给后期图像拼接造成很大困难,本文针对上述难点问题,重点对成像系统非线性畸变校正、倾斜成像梯形失真校正、图像精确拼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一种基于单参数Di
学位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预战术阶段,需要根据机场运行容量的预测适时对预先飞行计划优化调整,以满足空中交通需求与容量平衡,减少航班延误和避免时隙资源浪费。航班预先飞行计划的优化调整需求随时间或环境的变化复杂多样,普通的目标优化算法难以解决问题特性。建立动态多目标优化模型,以航班调整数量最小化、航班总调整时间最小化以及航班取消量最小化为目标,采用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寻求动态多目标优化的帕累托最优解
期刊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的兴起,基于声波技术的传感器趋于微型化和集成化发展。得益于微电子制造技术和薄膜压电材料的不断进步,MEMS压电声波器件在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其利用声电转换效应,通过测量压电声波器件输出的声波信号可以反映出被测物质的特性变化,具有尺寸小、功耗低、可微型化和集成化、便携性等优点。MEMS压电声波器件根据特定的传感应用可以采用不同的振动模式来满足性能需求,被广泛
学位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进程中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政府主导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多元共治的历史源考与学理旨归,全面分析现阶段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趋势,重点探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一元主导”下“多元合作”的主体构架、“法治”与“德治”结合下多
期刊
声表面波(SAW)技术已经在移动通讯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声表面波的高频器件遍及日常消费和军用系统中。随着新材料特别是二维材料的兴起,使得SAW应用又出现一个新的研究高潮,其中SAW在二维电子系统引起的声子-电子耦合作用成为新兴研究方向之一。SAW作为一种输运和精确控制电荷运动的有效方式,它的周期性局域电场能够捕获和输运传播方向上的电荷产生声电流,对度量学和量子信息处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靠
学位
随着智能电网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运行优化需要兼顾经济性、可靠性等多个相互矛盾的优化目标,多目标问题模型应运而生。针对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的高维非线性特点,有效利用运行人员的偏好信息,能够提高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效率,得到满足实际需求的解。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从理论、解法、具体算法及应用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主要贡献如下:(1)理论层面:提出了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目标优化问
学位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和潮流计算是电网稳态分析的基础工具,为电力系统规划评估、安全分析、最优潮流、传输能力分析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然而电网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大,给状态估计和潮流算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网的实时状态监测和传输能力分析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对状态估计和潮流计算的收敛能力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状态估计模型、状态估计算法、拓扑错误检测与辨识、融合相量
学位
图像局部特征描述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局部特征描述子实施图像匹配是众多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应用系统的关键性环节,对系统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高效地描述图像局部特征便成为机器人定位、图像检索、目标识别及匹配等相关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图像局部特征描述子的特异性和鲁棒性,本文对图像局部特征描述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图像局部特征描述算法。主要
学位
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因供电可靠性高、可离网运行、对电网冲击小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与乡村建筑楼顶和偏远的无电地区。随着蓄电池的低压化,相关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的多样化和系统控制策略的复杂化,如何提升低压蓄电池和高压直流母线之间的双向电能变换效率、提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精度,并保证系统在暂态过程中的快速响应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本文从拓扑、建模和控制方法三方面开展了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