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K2和CYCLIN D1在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方法:鲍温病(BD)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皮损标本来源于2007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共计54例,并经组织病理确诊。其中24例为皮肤鳞状细胞癌,30例为鲍温病,8例为正常对照。取患者皮损组织用于常规病理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鲍温病组织、鳞状细胞癌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中HIPK2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鲍温病组中HIPK2蛋白阳性率为90%(27/30),在鳞状细胞癌组中HIPK2的阳性率为91.7%(22/24),在对照组HIPK2蛋白阳性率为100%(8/8)。HIPK2的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组及鲍温病组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鲍温病组与鳞状细胞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从病理角度来看,HIPK2在表皮基底细胞增殖层细胞核内表达,而在表皮非增殖层它的表达逐渐消失。HIPK2在鲍温病中表达主要位于非典型增生的区域的细胞核内而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在癌巢边细胞和癌巢中央细胞。Cyclin D1的阳性率在鲍温病组中为43.3%(13/30),在鳞状细胞癌组中cyclin D1的阳性率为70.8%(17/24),在对照组cyclin D1阳性率为0%(0/8)。在鳞状细胞癌组及鲍温病组中cyclin D1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鲍温病组与鳞状细胞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PK2和cyclin D1的表达与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鲍温病组及状细胞癌组中cyclin D1与HIPK2两者分布无相关性。结论:HIPK2的表达在皮肤肿瘤中可能起着细胞增殖作用而不是生长抑制功能。Cyclin D1的表达在皮肤细胞的癌变过程中为一早期分子,对皮肤肿瘤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cyclin D1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不受分化程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龄肺癌的外科治疗适应
<正>乐谱是音乐呈现的直接依据,不同于西方乐谱,在东方音乐中口传心授是其主要教学、传播手段,骨干音式的记谱体系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东方乐谱仍然不失为呈现各个历史时期音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同时静点蕲蛇酶,皮下注射a-干扰素,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正>~~
萧丽,原名肖立春,北京人。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区政协书画院艺术委员,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神经内科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年9—12月进行的首次全国神经内科医师执业现状调研。
第一部分:鞘内注射巴氯芬及CGP35348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γ-氨基丁酸B型(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GABAB)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目的:1.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中CD19+B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cell activation factor, BAFF)的表达水平,宫颈癌患者根据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不同的BAFF的表达水平,宫颈癌
期刊
<正>活动目的针对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路上的阴暗面,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并掌握积极的应对措施,形成积极的班级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