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发及其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溢油的频繁发生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其快速、有效的处置成为广受关注的环境问题。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溢油污染物己成为海洋溢油应急响应中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研究石油烃降解菌之间在石油降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构建高效石油降解菌群,优化降解条件,开发修复菌剂,并在室外模拟溢油岸滩、实际溢油岸滩进行应用和修复效果评价,旨在为我国海洋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和产品服务。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以能利用石油烃和芳香烃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成功构建了高效石油降解菌群DC10(由 Alcanivorax sp.97C0-5、Alcanivorax sp.97C0-6和Marinobacter sp.PY97S构成)。分析表明:菌群DC10中各单菌之间协同效应显著,28d的石油降解率达到了82.47%;对石油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43%和83.78%,相对于其组成单菌均有显著提高。   2.通过添加营养盐的方式对成功构建的菌群DC10的石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N元素浓度100mg/L-150mg/L、P元素浓度10mg/L-30mg/L、N、P浓度配比10:1或5:1为最佳营养盐条件。   3.通过冷冻干燥菌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了采用10%脱脂奶粉为冷冻干燥保护剂的菌剂制备工艺。解决了溢油污染生物修复在实际应用时面临的石油降解微生物难以长期大量保存和快速有效应急投放的问题。   4.通过模拟溢油岸滩生物修复中试实验和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应用实验对石油降解菌剂的降解效果进行了评估。   其中,模拟岸滩溢油生物修复中试实验表明:(1)石油降解菌群的菌液制剂和菌粉制剂对石油的降解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8d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4.96%和38.83%;(2)加入可溶性营养盐可以促进石油的降解,但其浓度不易保持。改用缓释型营养盐有望克服这一问题。   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剂能够很好的降解大连岸滩油污,尤其是对潮间带油污的降解。12d后C17和C18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3%和88%,与自然风化相比分别提高了44%和30%。在85d的潮上带修复实验中,添加菌剂处理的降解率只略高于自然风化处理。   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海洋专性解烃菌石油降解协同效应的修复菌剂,可明显提高天津模拟溢油岸滩、大连新港溢油污染岸滩中石油烃污染物的降解率,其保存稳定性和石油降解高效性使其具有应用到海洋溢油污染岸滩应急处置中的潜力。
其他文献
造纸施胶过程对于提高纸张的抗液性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中型造纸企业多用AKD或ASA进行中性施胶。但AKD与纤维素的施胶反应有滞后现象,湿部可能形成腐浆,产生纸页易
铬鞣革屑是制革工业的一种含铬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皮胶原和铬资源。本论文以铬鞣革屑为原料,通过对铬鞣革屑水解、改性制备蛋白复鞣填充剂,再将其回用于制革复鞣工序,能够防止皮胶
In this research the tail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TELM) has been extended to study structures with degrading materials.The responses of such structures
中职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能力,繁荣校园文化,乃至形成学校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社团的管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议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如何减少微生物作用导致的糖份损失是国内外糖业界研究的热点。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剂,以其高效、经济、安全的特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结合糖厂的工艺条件,研究二氧
为了达到汽车侧翻预警和侧翻后自动求援的目的,论文对汽车侧翻机理、侧翻预警算法、汽车姿态解算以及远程通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预测预报技术和嵌入式软件编程技
随着多兆瓦风电机组叶轮尺寸的增大,风剪切、塔影效应和湍流风况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叶轮载荷不对称影响加剧,机组各部件疲劳载荷增加明显。因此,用于降低机组载荷的独立变桨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将从变桨技术理论、独立变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独立变桨系统控制策略和软件平台仿真几个方面对独立变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风电机组模型高度非线性而难于快速准确的建立控制模型的问题,本文提出
滑动轴承是支撑轴类零件并使承载面间能作相对滑动的重要机械元件。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是影响轴承寿命、轴承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表面织构技术对降低缸套、活塞环、轴承和刀具等接触润滑表面的摩擦、磨损效果显著。但目前针对滑动轴承内圆表面微圆凹坑织构对轴承摩擦润滑特性的研究甚少。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本文对圆形微凹坑织构动压滑动轴承的摩擦润滑性能展开深入研究,为圆形微凹坑织构动压滑动轴承的应用和优化设计奠定新
为了探究蛋白激酶在小麦与白粉菌互作中的作用,从白粉菌敏感型小麦品种京411中克隆得到1个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命名为TaSTPK-CCR3.该基因包含开放阅读框1 644 bp,预测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