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f Grammatical Cohesive Ti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ex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章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以及翻译理论向来是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以及M.A.K.Halliday的功能语法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语法衔接,更具体的说是衔接手段赋予了话语篇章性。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法衔接手段入手,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对英汉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对所收集的英汉语语料中语法衔接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并试图对差异予以解释,以期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活动。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尽管有非常一致的语法衔接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指称而言,英语中的人称指称在中文中常被省略,中文中常重复出现的表达在英语中常被人称代词所代替;其次,作为比较指称,英语中常用“that”而中文中更多的是用“这”而不是“那”;英译中的过程,替代通常会以重复、省略和指称的形式出现。为了避免重复,英语会使用省略,相反中文使用重复的频率更高,从这个角度看替代与省略基本上属于同种语法现象;如果句子中存在连接,就可以说句子是连贯的。中文的重意合和英文的重形合导致连接手段在中文中通常是含蓄的而在英文中却是明确的。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传统使得中英文的衔接手段存在差异,必须在翻译过程中作出不同的处理。但问题是在当今的翻译教学活动中,语篇的概念并没得到重视,而是过多注重单独的短语或小句的翻译。希望衔接概念的引入能让译者更好的理解语篇,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会议
期刊
会议
期刊
隐喻作为认知手段,它的认知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语言学家的认可和重视。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建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过程。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实质上,隐喻是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认知投射是个复杂的过程。抽象、难懂的概念同样可以被用作理解过程中的源域概念。
期刊
现代工程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压电冲击传感器作为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器件,对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静态测试中精度比较高的传感器,在动态测试中的误差却很大。压电陶瓷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电特性直接影响压电冲击传感器的的响应特性,以往的分析与应用儿乎都是基于压电陶瓷的静态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在较大载荷作用下压电陶瓷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性,尤其是对于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压电冲击传感器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