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状斯氏藻生长及薄壁孢囊形成与萌发过程中的转录和代谢调控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ccdddddccccc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孢囊是甲藻在其生活史某个阶段所形成的不动细胞,孢囊可分为休眠孢囊和薄壁孢囊。薄壁孢囊细胞壁较薄,没有强制性休眠期,又称为暂时性孢囊。薄壁孢囊可经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形成,是甲藻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薄壁孢囊能够度过不良环境和抵御捕食者的摄食,在甲藻赤潮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虽然薄壁孢囊在实验室和自然环境中经常可见,并可在短时间内萌发,但薄壁孢囊的形成与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锥状斯氏藻是世界广布性近岸赤潮甲藻,也是我国南海海域常见的优势甲藻,薄壁孢囊的形成与萌发是其藻华形成与消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重要赤潮甲藻锥状斯氏藻为研究对象,对锥状斯氏藻不同生长时期(迟滞生长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揭示藻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角度阐释锥状斯氏藻藻华动态。同时在低温黑暗下诱导锥状斯氏藻形成薄壁孢囊,并分析孢囊形成和萌发过程中转录组及代谢组变化,以揭示薄壁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分子和代谢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锥状斯氏藻不同生长时期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在迟滞生长期,有高达85个参与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氧化磷酸化的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数生长期,说明迟滞生长期较低的细胞代谢活性。而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基因表达呈现出相同规律,大部分光合作用基因表达与对数生长期无明显变化;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其中包括编码关键限速酶如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的基因以及编码线粒体电子传递各组分的基因,说明在生长后期藻细胞通过产生大量能量维持细胞活性及保持细胞稳态。同时许多参与内吞作用的基因特别是编码AP-2和网格蛋白的基因,在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表达明显上调,预示着藻细胞向混合营养型转变,能量代谢基因以及内吞作用基因表达增强在藻细胞生长以及藻华维持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2)相对于对数生长期营养细胞,低温黑暗处理2小时仅有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表达上调,其中只有一个得到功能注释(casein kinase 1-like protein11),该基因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并在低温黑暗处理5小时后以及薄壁孢囊中表达持续上调。低温黑暗处理5小时,锥状斯氏藻转录组发生明显变化,3,701个DEGs中约98%表达上调,大部分糖酵解、TCA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等细胞代谢过程相关基因表现为上调,这些基因的上调可为藻细胞提供能量以抵御低温胁迫,并为孢囊形成做好物质和能量准备。(3)而薄壁孢囊形成后,基因表达变化也十分明显,但大部分表现为下调,在3,870个DEGs中有78%表达下调。参与光合作用以及细胞代谢相关基因特别是与能量产生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与糖类、脂类等储存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则表达上调,说明孢囊形成后,光合作用和细胞代谢活性下降,而碳水化合物合成积累增加以用于休眠和萌发。同时薄壁孢囊形成过程中有64个参与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编码磷脂酶C和Ca2+转运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表明信号转导可能在低温诱导薄壁孢囊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4)相对于薄壁孢囊,其萌发培养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表现为上调,萌发培养5小时,1,978个DEGs中有1,715个表达上调;萌发培养10小时,1,997个DEGs中有1,900个表达上调。参与光合作用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说明光合作用功能逐渐恢复;同时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氧化磷酸化等细胞代谢过程相关的多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包括编码关键酶类的基因如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和ATPase subunitβ等。结果说明薄壁孢囊通过储存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同时利用代谢中间产物合成酶和蛋白质,为孢囊萌发做准备。(5)对锥状斯氏藻营养细胞以及薄壁孢囊形成与萌发过程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分析,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得到1,671和1,794个分子特征,其中分别有301和172个分子得到注释,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薄壁孢囊形成与萌发过程中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以对数生长期营养细胞为对照组,低温黑暗处理5小时,分析得到1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5个含量上升。而薄壁孢囊形成后,代谢组变化更为显著,共有142个差异代谢物,其中89个含量上升,53个含量下降。与刚形成的薄壁孢囊相比,萌发培养后的薄壁孢囊代谢组差异明显,萌发培养5小时和10小时分析得到149和106个差异代谢物。(6)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研究结果,低温黑暗处理诱导薄壁孢囊形成过程中,编码多糖降解的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代谢物中低分子糖类、磷酸肌酸含量均上升,而油酸含量下降。结果表明在低温诱导薄壁孢囊形成过程中,藻细胞通过多糖和脂肪酸降解产生能量和低分子糖类以抵御低温胁迫。而薄壁孢囊形成后,编码纤维素酶、α-淀粉酶、蔗糖转运蛋白、脂肪酸去饱和酶和氨基酸合成酶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同时薄壁孢囊中低分子糖类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为孢囊萌发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孢囊萌发培养过程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氧化磷酸化等细胞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低分子糖类、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储存物质的氧化分解为薄壁孢囊萌发提供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活性与功能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该细胞的衰老凋亡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新生血管生成是调节血管平衡、维持自身功能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维持内环境稳态、抗血栓、抗炎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凋亡和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AS)、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深入了解内皮细胞凋亡衰老的分子作用机制,尤其是该细胞功能紊乱的
细菌抗药性的出现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MRSA、NDM-1、MCR-1等超级细菌及抗药质粒的相继出现,使得对于细菌抗药机制的研究变得迫在眉睫。目前细菌抗药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相关研究多以临床多重抗药菌的分离和鉴定为主。单靶点、单机制、单一层次抗药性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揭示一些抗药机理,但由于临床抗药菌复杂的遗传背景,以及抗药菌内部抗药分子机制之间的复杂的相关性,使得该类研究无法全面
研究背景:氧化应激是引起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引起的皮肤衰老都与氧化应激对皮肤细胞造成损伤密切相关。除了一般的自由基,一些研究也报道了非酶反应诱导的脂质活性自由基参与了皮肤衰老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型细胞死亡方式Ferroptosis的发现,酶介导的特异性脂质过氧化开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这种脂质过氧化类型与非酶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在形式和过程上截然不同,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
目的:(1)对心脏Telocytes(CTs)、心脏干细胞(C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比较;(2)对CTs与CSCs不同的协同方式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比较;(3)对CTs分泌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进行研究;(4)对CTs外泌体所含的miRNA-21-5p治疗缺血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理进行研究;(5)对不同细胞、CTs外泌体
神经胶质瘤在近年的全球肿瘤统计报告中均被列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PIKE-A作为神经胶质瘤中的促癌基因,其对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调节必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PIKE-A对神经胶质瘤的快速生长也必定符合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之一—代谢失调,但具体的调节机制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在神经胶质瘤中通过慢病毒构建了稳定敲低PIKE-A的细胞株,以此来研究PIKE-A在神经胶质瘤中如何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来满足肿
研究目的MN-08是美金刚(memantine)的硝酸酯衍生物,它在结构上集合了美金刚母核和硝酸酯基团;在生物效应上它集合了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以及释放NO的功能。最新研究表明NMDA受体是治疗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新靶点,而且NO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经典分子。本课题将MN-08用于PH的治疗,研究MN-08在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PH
第一部分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值的影响和肾脏DTI的可重复性目的:研究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大小对于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的影响和肾脏DTI参数值测量的可重复性。材料和方法:A组,成年人34例,其中健康志愿者10例,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女性16例,男性18例,年龄33~74岁,平均52.4±11.2岁。对每位受试者,在1.5MR上采用b值为(0,30
目的:百草枯(PQ)能促进脑组织细胞衰老,从而导致帕金森病。并且,PQ诱发心力衰竭和氧化损伤,但PQ是否以及如何诱导心脏衰老仍不清楚。在此,我们报道PQ诱导心肌细胞株H9c2氧化损伤以及细胞衰老相关表型,PQ体内诱导与心脏衰老相关的心室重塑和功能障碍表型。此外,PQ在体内和体外都抑制长寿因子FoxO3的活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原因,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
(一)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出现质的飞跃,医疗技术水平亦随之得到较大提高,原发性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作为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其病因繁杂,涉及因素与环节较多,其中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为其主要病理过程,而胆汁性肝硬化和胆管细胞癌是疾病反复进展的最终结局。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及干预机制,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
化石能源面临着日益枯竭、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消耗量增加的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能源问题。许多藻类具有生长快、光合产油效率高等特性,使其成为生产生物柴油极具前景的原材料。尖状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是一株高产油单细胞绿藻,该藻在适度低氮限制下能显著提高生物量和油脂产率,油脂含量高达50%以上,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藻株。但目前对于尖状栅藻在低氮条件下,快速油脂积累过程中的光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