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超对称模型的唯象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成功地将电弱相互作用统一起来,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实验的充分检验。但是标准模型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模型,其预言的Higgs粒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发现,而且标准模型自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精细调节问题等。人们普遍认为标准模型只是一个低能有效理论,在较高的TeV能标附近一定存在新物理,其中低能超对称理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新物理之一,它可以解决标准模型中精细调节问题,提供暗物质的候选者,实现规范耦合常数的统一。因此对低能超对称等新物理模型的唯象研究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课题。   Top夸克和黑格斯通常被认为与新物理关系密切。这是因为top夸克是标准模型中最重的费米子,其质量处于电弱能标,被认为是探索TeV能标新物理的灵敏窗口。而目前正在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会产生大量的top夸克事例,其对top夸克性质的测量将会更精确,这也为人们探索与top夸克相关的新物理提供很多机会。同时,寻找标准模型和新物理所预言的黑格斯粒子也是目前LHC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目前正在酝酿的下一代Z工厂产生的Z事例数要比LEP高几个量级,这预示对Z衰变分支比的探测灵敏度将会提高,而Z的稀有衰变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因此对Z稀有衰变过程的研究也将为新物理存在提供证据。   本文讨论的低能超对称模型包括R-宇称守恒(破坏)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MSSM)、次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NMSSM)、近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nMSSM)。在这些新物理模型里主要讨论了top夸克改变中性流过程,Z稀有衰变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双光子道寻找Higgs粒子。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LHC上对top夸克味改变中性流(FCNC)相互作用的研究。在R-宇称破坏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中,L-破坏和B-破坏耦合相互作用都能引起top夸克FCNC相互作用。在我们的工作中,主要讨论了top夸克FCNC产生过程(),以及三体衰变过程t→()。由于目前实验上对R-破坏耦合系数的限制还比较弱,故在这个模型下top夸克的产生截面和衰变分支比都可能比较大,很可能在LHC上探测到这些过程。我们发现在目前实验允许的参数空间内,除了产生道cg→th外,其它几个产生道都达到LHC3σ探测灵敏度,而在R宇称守恒情况下,只有cg→达到了LHC3σ探测灵敏度。Top夸克三体稀有衰变过程的分支比也可以达到很大,有些已达到Tevatron探测灵敏度,也即将可能在LHC上被探测到。如果超对称被LHC证明是正确的理论,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top夸克FCNC产生和衰变过程来判断R宇称是否守恒。   ·Z稀有衰变的研究。我们的工作主要在nMSSM和NMSSM中进行,同时与Type-Ⅱ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2HDM)和lepton-specific2HDM进行对比。这四个新物理模型都预言存在一个轻的CP-odd黑格斯粒子,因此Z衰变到轻的CP-odd黑格斯粒子是可能的。本文主要讨论的Z稀有衰变过程包括Z→()fα(f=b,т),Z→αγ和Z-ααα。在目前实验允许的参数空间内,L2HDM中Br(Z→()fα)可以达到10-4,Type-Ⅱ2HDM中Br(Z→αγ)可以达到10-9,而在nMSSM、Type-Ⅱ2HDM和L2HDM中Br(Z→ααα)可以达到10-3。这表明衰变Z→()fα和Z→ααα很可能在GigaZ上被探测到。由于不同的新物理模型预言值不同,因此通过测量这些Z稀有衰变的分支比可以区分不同的新物理模型。   ·在LHC上对双光子探测道pp→h→γγ的研究。我们通过这个道的信号来寻找不同的超对称模型,如MSSM,NMSSM和nMSSM。考虑各种实验限制后,我们发现对于SM-like的Higgs粒子,MSSM和nMSSM中的双光子信号相对标准模型是被严重压低的;而NMSSM中双光子信号可以有很大的抬高。故LHC上Higgs探测信号的不同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新物理模型。
其他文献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室内微微小区场景下无线网络设备市场的快速壮大。这种背景下一个能够精确预测室内环境下的传播信道特性的传播模型就显得极其重要。传统的传播
稀磁半导体材料作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自旋电子学材料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对稀磁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中存在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体系中铁磁性的来源。然而,由于人们合成的
HIRFL-CSR重离子实验装置已经建成,可以提供10~1.1GeV/u能量的束流已经用于核物理实验。RIBLL2作为CSR的外靶终端为开展放射性束物理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利用CSR实验
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至今,这一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离截面、溅射产额、X射线和俄歇电子发射等方面,对于可
光子晶体和表面等离子体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非常热门的两个光学研究领域,磁光光子晶体则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系统讨论了基于磁光光子晶体的单向
铜纳米线因其优异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且铜源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在柔性透明电极和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不同形貌的铜纳米结构具有类似于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和催化特性。本文围绕铜纳米棒、纳米长方体和纳米多面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特性开展研究,并借助第一性计算原理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索。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金纳米双锥诱导铜纳米棒的合成。研究了实验参数对铜
学位
本论文基于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研究了金刚石拉丝模制备的碳管晶体热导率、比热以及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同时,利用金刚石拉丝模制备出柱状的单壁碳纳米管聚
通过电磁仿真模拟雷达回波,研究空间目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能获得其运动态势和基本结构特征,同时也能为目标分类、识别等提供理论模型和技术支撑。尽管ISAR成像技
束流-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是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两束相向流动的电流组成的系统在满足电流、电荷中性的条件下会在系统中诱发以下三种不稳定性:双流不稳定性、成丝不
近年来,笔者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对于语文教育问题的探究,往往没能突破“学科教学本位”的瓶颈,致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越来越缺乏生机和活力。一、透过音乐教学看语文,不使技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