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工具(Policy Instruments or Tools of Governments)是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关系着政策目标的实现,它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的吉尔霍德(Geelhoed)委员会研究得出的结论:“政策工具知识的缺乏和不足是导致政策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政策工具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又与具体的政策环境密切相关。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s)是政策工具运用的具体环境。政策网络影响着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的制定、执行与变迁,还影响着可选择工具的范围及其作用的发挥。事实上,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政府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政府在解决政策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政策网络所具有的特殊性,选取适当的工具,促进相关政策问题的解决。以政策网络的视角研究政策工具的评价与选择有利于充分认识政策工具应用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工具的作用。全文包括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政策网络类型分析。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有关政策网络的分类方法,在详细分析网络中参与主体的特征,主体间关系的特征,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其所具有的制度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五个标准将政策网络分为七种类型。第三部分,政策工具评价与选择的标准研究。从五个层面,即目标理性标准、经济理性标准、价值理性标准、可行性标准和其它标准分析了政策工具的评价标准。又从公共性、适配性、充分性、回应性及可见性等五个维度探讨了工具的选择标准。第四部分,政策工具的选择机制研究。根据政策工具亲近市场的程度将其分为亲市场工具、非市场工具和混合性工具,同时,参考迈克尔·豪利特(Michael Howlett)和拉米什(M.Ramesh)的分类方法,分析了工具的强制性程度。然后探讨不同类型政策网络中的工具选择过程。第五部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教育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中的工具选择实践对工具的选择机制予以一定阐发。最后是结束语。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断分化,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的治理更加需要非政府非赢利组织( Non-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私营团体以及公民的积极参与。在这种状况下,政策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具有“普适性”的政策工具在当今及今后的“市场”会越来越小。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政策环境的特殊性,进而选取适当的政策工具来解决相关的公共问题。加强对不同政策网络中的工具评价与选择机制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公共政策水平,提高政府的绩效,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