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表达的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建筑设计研究——以陕北榆林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方案设计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建筑的出现是为了纪念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伟大的人物,其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革命故事,记载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传承着战士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展示先辈们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在纪念馆中人们可以去身临其境的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回望过去、体验革命精神,革命纪念馆这一充满精神意义的建筑类型是鼓舞新时代的人拼搏奋进的精神源泉,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青少年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和精神内涵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纪念馆相对其他建筑类型而言,更强调以情感认同与共鸣作为设计的根本目标导向,并且强调在理性设计思维的基础上,要有更敏锐的感性思维方面的设计能力,从而营造出比较恰当的纪念性场景及恰当的情感底蕴,也即是纪念馆产生自己的场所精神使原本无情之物能有更深层次的感染力,更好的体现出纪念主题和纪念对象所承载的情感内涵和精神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内容得到很大的扩展,也更加重视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革命纪念馆这一纪念性建筑的设计已不能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文字、图片、遗物等,更需要新的技术及设计手法,使得人们在纪念馆当中能体验到其特有的场所精神并使心灵得到感染与共鸣。目前多数革命纪念馆设计还是局限于陈展照片、遗物等,因此革命纪念馆的设计需要一个全新的转换,其内部空间应该从以“物”为主的展览转向“人”的体验,展示空间从形式和功能设计转向感官体验,内部空间的建构需要营造出相应的场所感,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的成功在于纪念情感的表达,需要使得纪念主体的心理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并对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产生认同感。如何用建筑语言准确的表达革命纪念馆的深层次内涵、发挥其爱国教育功、充分体现场所感值得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以场所精神表达为楔入点,深入研究老区革命纪念馆的设计要点及策略,经过实地调研走访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分析问题并总结成功的设计手法,从而得出从外部空间场所建构及内部空间组织两方面着手实现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的场所精神表达策略。在外部空间场所建构方面,场所的外部环境意境设计、场地的秩序组织、建筑外部形态及纪念载体的运用,较大的影响到纪念性的传达。内部空间组织层面上是从关注观者的体验出发,一方面增加情景体验空间的设计、参与性行为活动空间设计,此外从参观路径的设计及内部空间的纪念意境营造实现内部空间纪念性的传达,引导观者的情感共鸣,包括光、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等空间要素的处理手法。
  最后笔者以跟随导师的实际项目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设计做条件,进行革命老区红色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探讨,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多方案设计实践中,实现场所精神表达。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当前以抑郁障碍为代表的心理精神类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但是由于社会的忽视和压力以及医疗资源的紧缺,当前主流的抑郁检测方式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抑郁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抑郁障碍的识别诊断急需要一种更为客观、有效的方法。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EEG)是一种用电信号记录大脑皮层各类活动的指标,可以直观体现人类中枢神经各种活动,具有直观、难以伪装等特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脑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用户通过移动主机随时随地访问分布式数据库上信息的“移动计算”成为可能.然而由于移动计算环境一些特点所限(例如不可靠的通信条件、不稳定的电源供应、狭窄的通信带宽),移动主机经常处于断接状态.为了使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继续访问数据的数据,减少因为断接造成的无谓的事务丢弃,研究支持断接操作的移动事务模型十分必要.通过对移动事务处理技术深入研究,针对移动计算环境的特
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建筑业获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建筑实践逐步繁荣,建筑理论研究立足于西部特色,多维度、多学科、深入综合的展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以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而综合的分析,梳理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脉络与历程,客观地呈现其各时期的研究概况。  首先,论文尽可能科学全面地收集到相关的期刊文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商业综合体在城市生活中地位急速上升。当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伴随着飞速升级的商业消费模式,商业综合体的存在意义从单纯物质需求上升为精神享受。商业综合体的内涵、外延及其与城市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其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调整:如何通过交通空间、中庭空间、服务空间的设计与当地传统汉代文化的结合,使得内部公共空间的使用更能满足新的时代背
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层面的进步,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用“旅行”代替“旅游”,并且更愿意将旅行的节奏放慢以使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在此背景下,自然风光优美的古镇和自然景区成为了旅行度假的热门目的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大陆地区的民宿发展。民宿建筑的快速增多,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充满地域性特色的新型旅行度假方式;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带动
学位